一直以来,人们印象里的护士都是清一色的“半边天”。其实在这个行业,也有一群“男”丁格尔,他们以体力和专业的优势,成为护理行业的生力军。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的两位男护士,听他们诉说工作中的那些酸甜苦辣……
刘贺:护理照亮我职业生涯的方向
年龄:29岁
职务: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护士长
5月6日下午,当记者来到麻醉科手术室时,刘贺正在整理库房清点物品,做好术后处理。在和临床科室协调安排好明天的手术台次后,他又给本科室同事孙琴打了个电话:手术安排多,明晚上还要加个班。
刘贺说,忙碌是这行的常态:早晨7点半到科室检查手术间环境,查看当日手术台次变动情况后,8点左右开始当巡回护士配合主治医生做手术。医院里的7个手术间每天几乎都被排满。“科室没有双休日的概念,只要有病人需要手术,就必须上班。”
事实上刘贺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加班的经历了:2011年大年初一,他刚回老家宿州砀山县,第二天清早就接到加班电话: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病房)一次接收了3名患者,必须中午返回宣城。“为他们输液打针、吸痰鼻饲、测血气分析……我是在ICU病房里度过这个春节的。”
护理的辛苦有时候让他这个小伙子也感到难以支撑:2011年6月的一天,刘贺上午11点到ICU病房,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才下班。连续16个小时高强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手术,让回到家里的刘贺连脸都没有力气洗一把,整个人瘫倒在沙发上。
医护不仅仅是繁忙,还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毅力:刘贺曾护理一名陷入昏迷的重症患者,在翻身时搂住患者后腰的刘贺,手感不对:抽出一看,患者因失禁导致大小便污了一身,刘贺手上也被沾满了污物。“我把他浑身清理干净后,又重新把他抱在新床褥上。”
干了7年护理的刘贺坦言最初不是没有动摇过,因为周围人大多不理解。但是护士长的一番话,给了他继续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护理并非仅是女护士的专长。好好干,你一定会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今天,刘贺对自己的职业很自豪:“我就是一名男护士,护理让我找到了职业生涯的方向。”
江行舟:护理让我读懂生命的意义
年龄:29岁
职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师
自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江行舟在急诊科护理岗位工作已8年。他的每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7点半到科室与夜班护士交接完工作后,清点抢救物品器械、检查出诊救护车里的急救装备和药品是否齐全完备,还要随时准备抢救急症患者。
急诊科共有18间病房,病人满员是惯例。对于凶险急病患者,江行舟需要配合主治医生立即实施抢救,对于普通疾病的患者,则要他挨个来测血压、血糖和脉搏,引导病人做相关检查。
在江行舟的生活中,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一个电话就让他放下刚端起的饭碗,急匆匆赶往科室,甚至连妻子怀孕时也不能多陪陪。
去年5月份的一个晚上,急诊科接收了十几位急性食物中毒病人。值班护士人手不够,刚忙了一整天的江行舟又被召回急诊室。他和其他两名护士忙着为病人测血压、分析呕吐物性状、观察病人反映……趁着为病人输液的空当,江行舟看了看表,已经是第二天早晨6点。“那时我妻子已经怀孕7个月,她一直挺着大肚子陪伴我熬了一整夜,让我既感动又愧疚。”
职业使命,带给江行舟的更多是肩头上沉甸甸的责任。还记得2012年大年初一,儿科急诊室接收了一对早产双胞胎,因病情凶险,需要立即转院到南京治疗,已经值了一晚夜班的江行舟二话不说登上救护车,和另一位医生一并陪同护送。
2个半小时的车程,江行舟和同事不停地为双胞胎吸氧、持续观测生命体征:“我一直盯着监护仪上跳动的心电图,直到平安送入南京的医院,那颗悬在嗓子眼的心,才稍稍落了地。”
江行舟在2013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中心医院优秀员工,他很喜欢这份职业:“医护工作能让我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他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对医护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只有这样,男护士的职业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敞。”
新闻推荐
年根岁尾是农村婚嫁喜事的高峰。安徽砀山县一位村干部近日向当地县委书记发短信,反映他对农村喜事的忧心:婚嫁中的不良风气日益蔓延,娶媳妇的彩礼从过去的三五万元涨到五六...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