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砀山县官庄坝镇官庄社区的陈战勇和张小丽夫妇二人刚三十岁出头,丈夫陈战勇老实本分,妻子张小丽能说会道,这对通过双手劳动就本该能过上殷实生活的夫妻却饱受困顿。
“夫妻二人都很能干,但沉重的家庭负担阻碍了他们致富的步伐。”官庄坝镇团委书记、官庄社区扶贫包村干部傅原溪对陈战勇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一清二楚。大女儿5岁,上幼儿园,二胎双胞胎两个女儿2岁,老人年纪大,对他们家的照顾极少,张小丽一人操持整个家庭,照护三个孩子,陈战勇闲时到工地干点泥瓦活。“家庭负担沉重是他们家致贫的主要原因。”
近日,当记者走进陈战勇家时,三个孩子立即找到妈妈围拢着。“我们两口子都很能干,但因为照顾孩子没法外出打工,想搞几个大棚,种点大棚蔬菜,在家门口挣钱。”妻子张小丽告诉了记者他们家的想法,这个计划和傅原溪手中红皮扶贫手册上记录的脱贫意愿相一致。
“缺资金、缺技术是他们无法快速实现脱贫的制约因素。”官庄坝镇党委书记蔡世舫对陈战勇家的情况也了如指掌。他说,镇里计划通过信用贷款和技能培训的办法帮助陈战勇,申请的5万元大棚建设资金正在审核,贷款资金下来,陈战勇的脱贫意愿就能初步实现。
“陈战勇的脱贫计划在我们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全镇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套扶贫办法,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套产业扶贫计划,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据蔡世舫介绍,镇里已经和砀山县海升果业签署订单生产合同,计划在官庄社区打造胡萝卜生产基地,通过产业扶贫的形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官庄社区扶贫工作站的明白墙上,一张脱贫地图非常清晰明了。这个社区共有3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地图把社区13个村民组划分为3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一个帮扶单位。全社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07户232人,其中,因病致贫的56户94人,因学致贫的7户30人,因残致贫的32户79人,缺技术9户25人,缺劳力的3户4人。每一户的致贫原因、脱贫计划以及帮扶措施都已登记在册。镇里把官庄社区的脱贫计划进行了年段划分,2016年计划脱贫31户,2017年计划脱贫43户,2018年计划脱贫33户。一村一产业,一户一办法在官庄社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每一户的帮扶计划和脱贫目标都体现着精准的要求。 本报记者 余明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针对“酒桌办公”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日,砀山县纪委印发《在全县开展“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时出台“九个严禁”。...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