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作品展评审工作在紧张进行中。
埇桥位于故黄河之南,淮河之北,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地带。北行150公里即孔子故里,西行45公里即庄子家乡,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和道家文化,同时辐射影响着埇桥,经年历日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公元605年,隋汴河竣工置埇桥镇:扼汴河咽喉,当南北要冲,埇桥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吸引众多的文人墨客,为南北文化交汇融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书法一直贯穿并影响着埇桥的历史和现在。纵观3000年历史,碑碣石刻,墨迹名作,历历可数。书法艺术的火炬灼照着埇桥3000年历史,成为光辉埇桥历史最灿烂的文明之一。
特别是宋建都汴梁之后,作为直通京师的黄金水道,穿城而过的汴水携带文士墨客汇聚埇桥,更是为“天下第一飞桥”的埇桥带来了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苏东坡九过汴水,蔡襄七住埇桥,写下了大量的墨宝佳作。埇桥店堂匾额俱出自名家,百姓店堂墨迹均出自国手。民间学书之风日盛,形成了埇桥书法的第一个热潮。
北宋覆灭,汴水断流,此后数百年中,埇桥屡遭战乱水患,但墨香遗韵仍在。明史可法的“乐六经”碑、清知府高其佩的闵祠诗碑,都曾为埇桥书史抹上一道道亮色。明末清初“埇上四子”周庭栋、贾善价、任柔节、牛北瞻,清末民初李心锐等“松下七子”,建国前后余松岭、李亦庄等人俱名扬江淮。
建国以来,特别是1983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复苏,埇桥迎来了第二度书法热潮。1980年埇桥成立了“红叶书画社”。1983年1月成立书法协会,同时,区委(原宿县县委)发布11号文件,要求开展普及群众书法艺术,大力开展书法教育。16个乡镇相继成立书法协会分会,4个有条件的系统成立职工书法协会,同时开办了埇桥书法学校。此后,安徽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和现场会在埇桥召开,省书协正式命名埇桥(原宿县)为安徽省“书法之乡”。在此后20多年中,历任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均对书法事业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每年财拨1万元支持书法事业的发展。1993年区领导向文联提出规划目标:用10—15年的时间,将埇桥建成全国知名的书法之乡。为实现区委提出的这一目标,文联成立了老年书画协会、青年书法协会、少儿书画协会、妇女书画协会、粮食系统书法协会、水利系统书法协会、教育系统职工书画协会,同时,对原16个乡镇的书法协会进行了换届改组。初步建成了五代同堂、五行并存的书法组织格局。基本形成了分布城乡、覆盖各行各业的群众书法组织体系。
2000年以后,埇桥区书法队伍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区委、区政府适时调整格局,提出:立足埇桥区、面向黄淮海,以大手笔、大气派、大框架、大格局,加强区域书法艺术协作,做大做强书法产业。根据区领导意见,我们依托黄淮海经济协作区,将现有书法组织扩充改组为“埇桥区黄淮海书法家协会”。
根据区委、区政府指示精神,文联和老、中、青、少四代书协采取聘请顾问、名誉主席、艺术导师等方法,将黄淮海经济协作区24城市中知名书法家请进协会,有效提高了我们协会的品位,扩大了协会在黄淮海地区的影响。
在构筑书法组织体系的同时,埇桥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从基础抓起,社会、协会、学校共同努力,大力普及书法教育。各小学均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开设写字课,从83年书法学校开办到目前,20多年中,20多个社会书法学校和少儿书法培训中心相继开办,3个老年书法班越办越大。“上至八十三、下到手中牵”,学书之风日盛。著名书法家李百忍先生曾亲自下乡,在栏杆区举行万人书法普及学术报告。这些均有效推动了埇桥书法的发展。
协会的生命在于活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各协会努力开展各种学术和书展书赛活动。如五县书法联展、埇桥区书法精品晋省展、孔庆云父子书法晋省展、赵琦书法五省市巡回展、李百忍先生作品四省一市巡回展、黄淮八家广州展以及大量的六人、五人联展。特别是自1996年起,为推动书法基础工程,区文联开始举办“雏凤杯”少儿书画大展赛,每年参展少儿达5000余人,至今已连续举办18届,有力推动了书法教育的发展。
雨霈河自成。大小装裱店、文房四宝店、艺术中介以及两个制砚厂等书法产业应运而生。具初步统计,目前埇桥围绕书法经营的产业登记在册的有26家。
这是一个埇桥书法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地方名家辈出的时代。农民书法家、工人书法家、职业书法家、父子书法家、祖孙三代书家、夫妻书家不胜枚举。前任省书协主席李百忍先生、继任省书协主席张良勋先生、现任省书协主席李士杰先生、著名书画篆刻家王少石先生、乌鲁木齐市书协原主席申西岚先生等都生于埇桥,学书于埇桥,成名于埇桥。目前,埇桥区已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0名,省级会员300名,区黄淮海书法家协会及下属38个基层分会的会员,多达5000多人,具有一定水平的书法爱好者近10000人。书法阵容之大,蔚为壮观。
2007年1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经严格考察命名宿州市埇桥区为中国书法之乡。
盛世造就艺术,艺术光耀盛世。在埇桥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埇桥区的书法正在向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埇桥,书法不仅是娱乐生活,灼照心灵的美的艺术,也必将成为扩大就业、创造财富的重要产业。
新闻推荐
由宿州市埇桥区花鼓戏剧团前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省导演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导演华立仁编著的《阳光下的召唤》导演手记一书,日前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