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低碳绿色出行、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春节前夕,宿州市先行投入700辆公共自行车方便百姓出行。这项服务,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成为流动在宿城街头一道绿色的城市名片。
然而,公共自行车投入不足半个月,就出现了车胎损毁、车圈变形等等“受伤”情况,让人痛心不已,深喟公德何在?文明堪忧!
何为公德?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一言以蔽之,公德就是公众共同的认知与道德;公德的根本就是重视他人的存在。公德顺,则文明昌;公德损,则文明没。
当自行车被贴上“公共”的标签,它就与每个人的公德息息相关。公共自行车是为所有市民服务,这其中包括你我他,爱护公共自行车其实就是爱护自己的车。公共自行车虽然姓“公”,但其使用权在于公民个人,只有每个人都以公德之心爱护它、使用它,考虑到别人使用的权利,公共自行车才能畅通顺利、循而往复地传递下去,成为全体社会公民都能享受到的一项社会福利。
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公共自行车的损毁,破坏的不仅仅是一个车篮、一个轮胎、一辆自行车,更是每一个公民下一次使用自行车的机会和权力,波及的是每一个公民心中执守的公德理念,损害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所以,别让损害公共自行车的行为成为惯性,破坏整个社会共同遵守维护的公民之德,使公德沦为一座城市的不文明现象的“买单者”。
当然,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在大声呼吁市民以公德之心善待公共自行车的同时,也期待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从严把好公共自行车管理关,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通过广告招标、租赁等方式解决公共自行车运营成本,大胆运用智能化、网络化手段来强化日常运营。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公共自行车顺畅运营,成为宿城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新闻推荐
曹明琦摄本报讯 为规范和完善土地出让行为,市国土资源局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创新思路,采取措施,完善土地招拍挂机制,促进土地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