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宿州新闻 > 正文

宿州市推进环境整治,措施实、行动快、效果好,群众自豪地说——村里村外换“衣裳”形象气质上去了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

来源:拂晓报 2014-02-09 20:5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宿州市推进环境整治,措施实、行动快、效果好,群众自豪地说

几天前,宿州市夹沟镇七里村外出务工农民刘朝政返乡时竟半天摸不到家,这样的“怪事”最近出现在许多乡村,原来,过去作为“地标”的旱厕、柴垛、垃圾堆等不知去向,令他们迷失了方向。

“头顶一座垃圾山,腰缠一条臭水河,脚踏几条脏乱路。”这句顺口溜是半年前宿州农村脏乱差的真实写照。今年春节前返乡的群众惊喜地发现,村口的垃圾山不见了,代之以正在建设的“花果山”,门前的臭水河变清了,原先的脏乱路干净了。

“俺们宿州就像春节前理了发、洗了澡、换了新衣裳一样,形象气质一下子上去了。”“宿州市里里外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干净漂亮过,真叫新年新气象哪! ”最近,宿州各界群众一提到家乡变化,兴奋自豪之情无不溢于言表。垃圾山、臭水河、脏乱路……这些困扰宿州多年的顽疾是如何在短期内得以改观的呢?连日来,记者走进宿州基层进行了深入探访。

消灭“垃圾山”,建设“花果山”

1月25日,记者来到芦岭镇王老庄村村口,只见镇村几位干部正指挥十多辆挖掘机和自卸车往来穿梭,忙着覆盖新土,为绿化做准备,几位林业专家则认真规划着建设生态观光园的蓝图。而一个多月前,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座占地10多亩、高20多米的“垃圾山”,上百名“拾荒大军”在“山”下安营扎寨,成为当地一“景”。据村民郑夫春介绍,过去,全镇没有垃圾填埋场,村口这个塌陷区成了自然形成的垃圾堆放地,一堆就是30多年。

“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中心工作\’,环境整治就要从群众最期待的地方着手。”芦岭镇党委、政府立说立行,元旦过后,该镇干部全员发动,半个多月就消灭了“垃圾山”。为进一步扮靓乡村,这个镇在“垃圾山”原址覆盖一米多厚的肥沃新土,规划建设苗圃,让“垃圾山”变为“花果山”。镇里还同步建设两座垃圾填埋场,春节之前正式投入运营,让垃圾有处可去,日产日清。

整治臭水河,孩子来戏水

环绕芦岭镇有一条出了名的臭水河——大廖河,不过,记者来到河边时,见到的却是一群孩子在河边戏水,而不远处,许多大人们则围着几台挖掘机看热闹,原来,河道清淤工作进入收尾阶段,马上就要开始绿化和亮化。

“换作一个月前,别说在河边玩水,呆上半分钟也受不了啊。那时河水臭气熏天,附近人家30年都没开过窗户了。你根本想象不到一开门苍蝇撞脸,闭着眼一巴掌能拍死10只蚊子的滋味。”村民郭维祥感慨道。“其实,地方政府也曾多次对臭水河进行治理,但总是断断续续、不能根治,导致积重难返。这次,我们横下一条心,以明确的阶段任务自加压力,确保了工作到位,绝不反弹。”芦岭镇镇长张丙成说。最近,全镇干部纷纷在各自包干的河段连续奋战,实现了工程的快速推进。记者在采访镇宣传委员郑秀丽时发现,

(下转第3版)

新闻推荐

张冬云在埇桥区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要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首先要维护群众利益

张冬云在埇桥区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要求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宿州市推进环境整治,措施实、行动快、效果好,群众自豪地说——村里村外换“衣裳”形象气质上去了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