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去年宿州市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宿城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在得到实惠的同时,素质也有了大幅提升,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形成了文明大建设与经济快发展的共融共进的良好态势。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更应倍加珍惜。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综述,回眸那段向“脏、乱、差”宣战的激情岁月。
“路灯亮了,小区环境干净了,占道经营不见了,非法营运的三轮车销声匿迹了,城市文明氛围越来越浓了……”走在宿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如今对城市环境的持续优化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谁还记得当初文明创建攻坚阶段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
欲成不世之功当有非常之举。去年创建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突破阶段后,宿州市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城市管理、交通秩序和市民素质等热点问题入手,从宣传发动、安排部署、建章立制、载体设计等做起,从规范市民行为、改善市容环境、优化服务质量抓起,以“四清”(清垃圾、清河道、清建材、清广告)、“五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严管重教,出重拳、动真格,强化精细管理,夯实责任、分兵把守,集中“治脏”、彻底“治乱”、全面“治差”,主攻薄弱环节,拉高工作标杆,围绕非法营运、流动摊贩、店外经营等热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强势发动、强力推进、强制规范、强行入轨,该管的管到底、该包的包到位,经过四个月的齐抓共管和集中整治,环境面貌、公共秩序、城市品位、市民素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公共秩序。
为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督查组,分别由市委常委任组长,具体负责创建相应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协调指导、部门狠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一场举全市之力、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攻坚战”即时打响。
围绕安徽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9大项目、35项指标、103条标准,突出城市管理、市民素质两大方面和“门前三包”、“四清”、“五化”等重点工作,全市确定了12项专项活动,并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认真对照省测评体系安排工作,既发号召又出实招,既造声势又做实事,既抓部署又抓落实。县区、街道和社区守土有责,扎实做好辖区内的创建工作。各职能部门把好关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对一些交叉共管的工作,既明确牵头人,又主动协调配合,没有丝毫推诿扯皮。凡是创建指挥部提出的工作要求、确定的工作事项,需要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办理的,都坚决按照职责分工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没有谈条件、讲价钱、打折扣的。
横冲直撞的非法营运三轮车一直以来是严重宿城交通秩序的顽疾。市委、市政府专门部署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三轮车,市公安局迅速启动三轮车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三轮车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向社会公告;与路面交警大队签订了责任状,要求一旦发现非法营运三轮车,坚决予以打击;采取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下转第3版)
新闻推荐
2014年伊始,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保监发【2014】3号)文件,从保险条款提示内容、销售过程的告知、保险...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