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去冬以来,宿州市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巧做水资源文章,奏响了民生水利惠农之歌。
决策推动是关键
早在去年10月23日,市委、市政府即召开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迅速贯彻落实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任务。11月28日再次召开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调整充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员,对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再发动、再部署。
凡事预则立。市委、市政府还编制了实施方案,将八小水利工程建设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组织各县区针对“5588”行动计划,编制完善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将支农涉水项目承担的建设任务落实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扶贫开发、现代农业、美好乡村等具体项目,分部门推进实施。
资金注入是保障
任何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注入。
为“加大财政投入”,市、县区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仍安排了一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提升规划2013年冬至2014年春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成立专项资金,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10%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和重点水利项目地方资金配套;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10%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从新增产粮大县、产油大县补贴中按不少于30%的比例用于农田水利提升工程建设。
举一人之力,不如举众人之力。各级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完善和推广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以土换资”、“以水换资”等经验和做法,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全方位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巩固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多元化的良性机制。
机制创新是根本
如何保证建成一处工程、落实一处责任、建立一套制度、造福一方百姓,还体现在管理机制的创新。按照《宿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暂行办法》,结合实际出台相适应的管理细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7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创新试点,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管理高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系。
市、县水利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扭转作风之举普惠群众之匙——宿州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笔
为期五天的封闭式集中学习、深入内心的交流讨论、全面而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带着深厚感情真“走”实“访”……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