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宿州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在很多技术性的操作上开始向发达城市看齐。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够长远和缜密的弊端,比如人人都离不开的公共厕所问题。
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要求,凡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小区和旧城区、商业文化街、交通道路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旅游景点、公园、广场、体育场馆、菜场、集贸市场等人流集散场所附近,都应建造公共厕所。在这方面,宿州的建设者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明显改善了以前公厕少而落后的局面,并且在建设档次上也有了很大进步。然而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称谓问题:宿州几乎都是以“公共厕所”之名,反观发达城市,几乎全部是以“公共卫生间”之名。虽然名非而实同,但是反映了我们发展城市文化的思维与先进地区仍有很大差距。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量,“厕所”和“卫生间”对比之下,让受众感到愉悦的显然是“卫生间”,而厕所是老百姓的通俗称谓、习惯用词。可能有人会说,名字无所谓,还不都是一样使用?其实,这种观点无可厚非,可是公共厕所的建设地点是公共地区,必须要文明、美观,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如果一个菜市场的边上赫然出现厕所的标牌,想必每一个人心里都不太舒服,犹如牛羊卧毒草中反刍。但是如果改成“公共卫生间”,潜移默化之功高下立判。
城市的管理者不能低估了市民的审美,怪不得有行家说,思想解放主要是解放管理者的思想,人民早就走在前面了。绿地是城市之肺,公交是城市之窗,公共卫生间也是城市王冠上不可或缺的一颗明珠,它的美与丑直接影响了一座城市的品位。
为公厕改名,应该只是最基本的思考,也无需太多的摆事实讲道理,民众的心理认可即是标尺。尽管如此,在宿州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城市建设者们是不是多一些现代美的长远思维?改不改名,只是举手之劳;改不改名,亦是万众之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于日前了解到,市体育局严格落实“五个一”和“一线”工作法的要求,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对接,强化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宿州会展中心项目前期各项工作进展...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