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走进埇桥区的乡村,一排排标准化果蔬大棚,一处处高标准养殖小区,一片片良种种植繁育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脚印”处处可见。
在桃园镇光明村百亩良园,一眼望不到边的温室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夺目。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现代农业生产规范要求,以‘种良心菜,卖安全菜\’为原则,以‘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为宗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探索产销一体化营销思路。园区内的工人基本都是流转土地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收取土地租金和在园区打工,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万元。”
“我十亩地一年租金近一万块,闲时帮农场打打农药、采摘蔬菜,一个月两千多块,还管午饭,这样自己少操心了,不比种地差!”正在桃园镇桃北村志勇家庭农场干活的韩心德笑着说。像韩心德这样的农民在埇桥区还有很多。
近年来,埇桥区大力实施现代农业“4511”工程,即大力发展四大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五大基地,进行一个创新(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围绕一个核心(土地流转),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着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趟出了一条条新路,使现代农业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农民既拿租金又拿薪金,过上“旱涝保收”的新生活,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好声音”。
今年,埇桥区现代农业将紧紧围绕“两区”建设这一主线,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实施“4311”工程,即继续推进粮食、蔬菜、畜牧、林木四大产业发展,整合资源要素打造宿州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西二铺都市农业示范园、符离沈圩花卉苗木示范园等三大园区,抓住土地经营权流转这个关键,进一步探索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曾庆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宿州市总工会出台《关于开展非公企业工会“双联双创”活动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加强指导和联系,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以促进非公企业工会作用发挥...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