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创新,这是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持续走低,直到近年才呈现复苏态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出台创新新政,将创新视为经济再次腾飞的重要引擎。当前,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和转型升级压力,我国各地都将“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思迥异,创未来。在经济发展的航程上,高悬的“创新之帆”会帮助经济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1 “创新驱动”——深入人心
“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和中心环节。”——这是今年3月20日《经济日报》一版所刊载的《创新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文中的一句话。这篇文章中指出,我国的一些地区近年来通过聚焦重点产业、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和园区,优化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正逐渐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健康轨道。
要创新,自然离不开对创新的投入。《经济日报》刊载的这篇文章里说,我国各地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直接体现在研发投入的增长上——“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其中,研发经费支出超过5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等6省(市),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58.4%,较高的创新投入提高了这些省份的创新水平”。
除了对创新的积极投入,促使这些地区自主创新水平稳步跃升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科学的定位。《创新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文指出:“各地还在自主创新工作中根据自身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科技基础,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文章中还列举了一些实例,如:江苏、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方面,逐渐培育起了产业竞争新优势;江西、湖南等中部地区通过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提高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内蒙古、宁夏、西藏等西部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等东北老工业基地,立足于资源能源开发,提高了资源利用价值。
国内有关智库的研究表明,经过多年积累,我国技术创新经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创新要素在总量上逐步接近世界前列,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已明显增强。
2 创新“脉动”——生机盎然
《“安徽创造”发力支撑稳增长》是刊登于今年3月19日《安徽日报》二版上的“头条”新闻。从这篇报道中,可以看到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今年1至2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64.2亿元,增长15%,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7.7%,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这篇报道指出,去年以来,安徽省围绕谋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联动,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用一体建设,在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复杂态势下,高新技术产业稳中有进,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文中说,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通过5年努力,使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实现翻番。为实现这一目标,安徽省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力争打造2个至3个整体创新能力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新兴产业。实施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重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钢铁、建材、有色、汽车、家电、食品等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
“创新”,这是安徽省今年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2014年的经济工作,核心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稳中求进是根本,改革创新是引领。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会议还指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催生更多创新型产业和企业。
依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宿州市应势而动,对在今年经济工作中进一步力求创新提出了自我要求。去年12月31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暨第十二次工作任务调度会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发展新动力”,要“以创新营造发展空间,使改革成为一种自觉习惯,不断创造更多的‘宿州经验\’和‘宿州亮点\’,努力让宿州大地成为改革‘先行区\’、创新‘策源地\’。”
3 企业创新——挑起“大梁”
有观点认为,持续不断的创新,是企业生存、成长和繁荣的必由之路。企业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创新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文就此指出:“无论是创新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各地,还是科技基础较弱的中西部地区,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特点:企业在创新驱动战略中‘挑大梁\’、‘唱主角\’,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的74%来自于企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2.3%、863计划38.7%、科技支撑计划40%以上的项目(课题)均由企业牵头实施;已在有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组建了9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需,企业创新的内容包罗万象,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的创新。在企业创新的道路上,追求不同凡响的想法,并让创新思维产生的“光亮”照进现实,意义非同寻常。
哈佛商学院曾出版过一本风靡全球的图书——《美第奇效应》,作者弗朗斯·约翰松在书中讲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一个银行世家——美第奇家族的故事。在文艺复兴时期,正是由于这个家族与其他几个有着相似背景的家族鼎力资助,一大批包括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商人在内的多学科、多领域的锐意进取之士才能齐聚佛罗伦萨城,相互了解、学习、影响,打破学科之间、文化之间的壁垒,创造出惊人的新思想、新艺术、新的文化与科学,使文艺复兴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富创造力的时期之一。作者把这一现象称为“美第奇效应”,并以此作为他的这本阐述思维创新的专著的名字。
正是有感于这个时期的伟大创造力,作者弗朗斯·约翰松提出了在我们的思维意识中,不同的范畴相契合将会形成交叉点,人们站在这个交叉点上往往可以爆发出非凡的创新思维。
从一定意义上讲,伟大的想法,成就伟大的企业。因而,企业如能借助“美第奇效应”来实现突破式思维创新,采用全新视角来看问题,将各种各样的概念进行随机组合,勇于涉足未知领域,或可发现企业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 王程琤
新闻推荐
本报讯 3月31日至4月1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派遣汛前检查工作组来宿州市开展汛前检查工作。检查组先后检查了新汴河灵璧闸、团结闸和...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