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为中国减少了4亿人口。要知道,整个欧洲也才不过7亿多人,我们足足少生了半个欧洲之多!但是人口众多依然是我们时刻要面对的基本国情,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我国人口目前发展正处于一个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计划生育影响着每一个人,不论政策怎样修改和放宽,但是最终的目标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单独二孩政策在安徽省已正式施行,但单就宿州市二胎申请情况来看,并没有形象中的那样,出现爆满现象,大部分都处于咨询和观望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是经济考量还是家庭压力,都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不想生的原因还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纵观全世界,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孩子多的家庭往往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贫穷家庭与富裕家庭的孩子数量都很多。如今符合政策却不想生的,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生育观念在发生着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还很严重,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反思,有时候养儿并不一定能防老,养女也可以很幸福。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终究还是要靠“人”来体现,不能单纯依照人口数量来决定。人的素质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而国家的发展进步也会不断促进人口的变迁,不论是数量还是结构。按照国际法的理论,国家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国家,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国民,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一是要控制人口总量,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人口质量,人口变迁所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种安全包括发展安全、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老龄化程度加深,必将导致养老、医疗等费用的增加,有限的财政收入将不能更好更多地投入到其他领域;人口性别比的扩大,组建家庭将难上加难,这也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奉献观念等方面,与以往多子女家庭出身的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这一代人身上,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色彩更为淡薄。
虽然单独两孩政策已放开,但是符合条件的规定也严格限制了想要生育二孩的对象范围,这也充分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放松,反而是更加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了,从最初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向未来人口结构更加合理转变。
本报记者 付雪芹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清明节临近,为有效预防、及时妥善处理清明节期间在殡仪馆、公墓发生的群众祭祀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市民政局启动清明节应急工作预案,确...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