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周末,奎星楼附近总能看到一个满头白发老人摆的旧书摊。与其他书摊不同的是,他的书几乎都是阜阳地方史料、地区市县志、部门志等史料书,而且每本都用塑料袋包裹好。
“这些书都是我多年的心血,现在我想把书转让给有需要的人,让地方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摊主蔡福茂告诉记者。
蔡福茂之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他就喜欢收集老物件,如明清的雕刻版、老地图和旧刊物等。“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弥足珍贵。”蔡福茂介绍,从2001年退休后,他更是喜欢逛旧书摊,像阜阳的古商城、文昌阁、文德街等地的旧书摊都是他常去的地方。
每次看到书摊上关于阜阳的地方志书,蔡福茂都会买下。即使是去合肥带孙子,他也逛逛三孝口的旧书店,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目前,他收藏的志书、文史资料就有3000多册。
“收集这些地方志书可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蔡福茂笑着说,他收集阜阳本地的志书不止一套两套,有时候多的书他就到周边县市区交换。
“书里呈现的世界其实比去当地旅游更有韵味。”蔡福茂说,歙县的志书中就曾描写过商人之间进行商品交易并不开口讨价还价,而是把手伸到袖管里比划。
据悉,全省91个地区县市的志书,蔡福茂已收集到89本。“只有宿县(现宿州市)和宿松两县志未收集到,不是买不到,主要是留个念想。“蔡福茂表示,他还收集了一套由省里各个部门编纂出版的《安徽省志》,共67卷,70本。
记者在蔡福茂的书摊上注意到,他的书摊不仅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每本书都用塑料袋包装好。
“这些书都有些年代了,给它们套上塑料袋就是防止被弄脏或者损坏。”蔡福茂告诉记者,为了防止书被光线照射后褪色、老化,他爱护书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为何想出售这些书?蔡福茂坦言,这些书是他十几年的心血,出售是为了给书寻个好归宿,实现更大的价值。经常从蔡福茂这购书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蔡福茂的书比其他商贩的书要便宜很多。
“能找到我的人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就是真心做研究的人,价格多少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让大家重视地方文化。“蔡福茂笑着说。
采访过程中,就有一名来自阜南县的老人向蔡福茂求助,称自己家族要修家谱,但因为对家谱的体例等不太清楚,想摘抄一下蔡福茂的一本《赵氏家谱》。
“他们姓氏不同买回去这本家谱也没用。”蔡福茂爽快答应借老人抄录。
“我现在年纪大了,如果有人能通过研究这些志书撰写相关的文章,让地方历史文化得到传承,我会欣慰的。”蔡福茂透露,多年的经历,让他也想尝试写一下集家谱志书为一体的家史志,通过他们祖孙三代吃穿住行、文化、收入、工作环境等一系列内容的对比,反映整个时代的变迁。
新闻推荐
马鞍山东站将增开直通上海虹桥班线,本周五、周日继续增开“周末班线”本报讯(记者张令琪通讯员王思思唐松花实习生文荣)继上周末临时增开“周末...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