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层次和基本细胞。发展县域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重要举措。这就应了古人总结出的治国之道:“郡县治,则天下安”。
当前,宿州市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如何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宿州市经济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阵地。
诚如市委书记张曙光在全市第十一次工作任务调度会上所强调的,发展县域经济要善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坚持自强自立,坚持发展为上实现后来居上,不断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开拓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就必须从宿州市的实际出发,将构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动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有机结合,同频共振,协调发展,不断做大县域经济这块“蛋糕”。
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就要聚力工业突破。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旗帜鲜明地坚持“整体承接、双轮驱动、三区共进、四化同步”。坚持招商、项目和园区三位一体推进,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聚、政策向工业倾斜,不断扩张工业总量。
城镇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就要统筹城乡发展。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同步加快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对接融合,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气、商气和财气,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就要打牢县域经济的基础——农业,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开动脑筋,解决“人、地、钱、基、技”五大难题,为“两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用好用活国家级现代农业“两区”金字招牌效应,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谋划一批重大农业产业项目,为“两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合理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持之以恒地抓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探索完善财政补助、市场运作、村民自治等长效机制。
县域经济关乎全市发展全局,是全市上下共同的重任和使命。县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明确发展目标,比激情看干劲、比创新看方法,比作风看落实,比成绩看一流,创造出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市直部门要坚持工作重心向县区倾斜、基础设施向县区延伸、各种要素向县区集中,尊重基层的创造,鼓励县乡干部大胆探索,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大跨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年,国元保险宿州中心支公司对宿州市农业灾害赔付累计超过1.5亿元,为宿州市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