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很大,差距不小。”说起宿州市开展的文明创建工作,市人大代表陆正宜用八个字简以概之。
“当前,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市民有目共睹。”陆正宜解释说,和过去相比,现在宿城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都有了很大提升,城市形象有了很大改观,人民群众齐声称赞,社会各界反响良好。这充分说明各级党委、政府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的热切期盼。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自身差距。”话锋一转,陆正宜随即谈了创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说,粗放式管理模式、不注重创建细节、基础设施有欠账等问题,都说明创建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创建就像洗脸,不能光用水抹抹脸,还要仔细洗洗脖子,揉揉耳根,既要洗干净,更要洗彻底。”
陆正宜坦言,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要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实现常态化创建,转变观念最为关键。”陆正宜建议,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更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让文明创建入脑入心。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基层干部而言,要克服“创建‘一阵风\’、抓抓就放松”的侥幸心理和“闯关”思想,决不搞“运动式”、“突击式”创建,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对广大群众而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渠道和引导方式,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培养群众的城市情结,消除大家对创建能否坚持的疑虑,真正让文明创建入脑入心,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和自觉行动。
陆正宜告诉记者,要想让文明创建入脑入心,不能光靠过去那种简单化、灌输式的宣传引导方式,应该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和立场想问题,找对策,做到让群众愿意接受、乐于接受。例如各地各部门转发给市民的创建信息,可以多宣传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如文明出行、道路整治等,温馨提示,贴近民生;多宣传宿州道德模范、志愿服务等,潜移默化,入脑入心。 本报记者 谢文东
新闻推荐
11月19日,记者拍摄的宿城胜利中路宿州一小路段快车道上的交通乱象。每到放学时,位于胜利路的宿州一小、雪枫小学门前的慢车道、快车道聚集着众多接孩子的家长,他们带...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