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执导电影《全民目击》的宿州籍导演李文兵重返故里,连称认不出家乡了。“城市变靓了,人更文明了,一条条宣传道德楷模的‘好人长廊\’让人见贤思齐。我的下一部电影要反映家乡新气象。 ”李文兵兴奋地对记者说。
莫说这位离乡多年的游子,就是与城市朝夕相处的市民也惊讶于身边的变化。一个长期深受脏乱差痼疾困扰的皖北城市,如何短时间内获得改观?这缘于宿州市探索“反弹琵琶”的城市管理新思路。
勇于当“靶子”才能立“杆子”
最近数月,宿州市民发现,本地报纸、电视、网站大量播发“曝光新闻”,还号召市民紧盯职能部门的监管盲区,抓拍照片,督促整改,更有职能部门诚邀市民监督。有网民称赞此举颇有“以我为靶,向我开炮”的味道。
记者随手翻阅10月17日的一份当地党报,看到整版刊登垃圾和污水照片,并标明辖区。10月20日,记者探访这些地点,发现垃圾和污水不复存在,有关单位已在第一时间作了处理。“负面报道”产生了正面效应。
职能部门当“靶子”,被群众“拍板砖”,一些干部起初难以接受,认为有损政府形象,市委、市政府却偏偏反弹琵琶。“多年来,宿州创建力气没少花,收效却不大,主要原因就是过去职能部门管理引导不力、追求目标不高、激情担当不够。现在让职能部门成为‘靶子\’,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有助于点燃激情、提升效能。”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群众的眼睛让职能部门倍感压力。“与其遇事拖延,不如主动作为;与其互相扯皮,不如先干一步;与其当个挨批评的‘靶子\’,不如成为‘标杆\’。”许多职能部门形成这样的共识。最近,宿州市直和埇桥区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纷纷走上街头,劝导交通、清扫垃圾、铲除小广告,“万名干部义务劳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每周开展,受到群众交口称赞。“看到周围百姓赞许的眼神,成就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埇桥区交通局负责人贺恒洪在义务清扫垃圾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不怕丢“面子”才能赢“里子”
10月24日上午,记者在宿州闹市搭乘出租车,一的哥示意记者走到指定停车地点再上车,他解释说:“市里查违章动真格,连警车都不放过,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10月29日,周二,全市第七个“创建日”。记者在宿城主要路段进行了走访,发现作为宿州市创建活动的非常之举,“创建日”活动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下来,责任路段创建工作已常态...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