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上下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高潮迭起,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整治脏乱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创建合力、提升创建效能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和制约创建的进程和质量。
治乱力度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在整治街巷脏乱中,仅仅停留在清理垃圾、墙面涂白、铲除牛皮癣这些见效快的面上工作,而在整治街巷出店经营、流动摊点上力度不够。由于一些市民素质不高,加之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整治行动这边刚一结束,那边又重整齐鼓、卷土重来。
基础设施不全。尽管经过前些年的整修,宿州城区大街小巷的道路及绿化、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考评标准和要求,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街小巷的基础设施陈旧破损,影响城市整体形象。比如,有的小街巷道路损坏严重,有的小街巷绿化带被占用,有的小街巷路灯不亮,有的街巷排水设施不畅,有的小街巷没有垃圾桶等,这些都需要在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人力财力不足。在同社区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小街小巷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要责任在街道社区。然而,整修破损街巷道路需要钱,街巷保洁管理也要钱,可社区本身又没有钱,各项开支全靠上边每年拨付的少量办公经费,社区创建工作“心有余而钱不足”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保洁员工资低,主动性不高,有的刚干几天就走人了,也留不住人,小街小巷保洁很难保证全时段、全天候。
创建合力不强。从宿州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12项专项活动来看,任何一项仅靠“单兵突击”是难以完成的,只有相关单位和部门“联合作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街道社区在治理小街巷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行动中,就要积极主动地协调交警、城管、工商和卫生等职能部门参战。
奖惩兑现不力。奖惩机制,是调动全员参与创建的有力保证。如果没有一套完备的创建工作奖惩机制,就可能会使一些单位和个人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一套与评优评先、干部使用挂钩的考评办法及奖惩机制,通过严格量化考评、兑现奖惩,来点燃广大党员干部做好创建工作的激情,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任务的圆满完成。
新闻推荐
“美好宿州”市政协书画作品展开幕张曙光、史翔、刘晓云、张冬云等出席开幕式
本报讯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展示宿州市书画艺术创作成果,昨天上午,市政协在市民间艺术馆隆重举办“美好宿州”书画作品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