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4日上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骆琳等一行来宿州市调研供销社改革等工作。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吴良斯、副主任唐庆明,市长杨军,市委常委、埇桥区委书记王启荣及市政府秘书长李晓宁等陪同调研。
当日上午,骆琳等一行首先赶至埇桥区灰古镇淮河种业联合体,听取市供销社负责同志关于全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建设区域为农服务中心等体制改革情况的汇报。自2016年全市供销社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宿州市采取“供销社+”的模式,围绕中心工作,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与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农户变社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供销社服务农民、壮大资产、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路径,打通了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骆琳等一行对宿州市供销社体制改革表示赞许,并听取了淮河种业联合体负责人关于公司主导型联合体发挥为农服务功能及供销社作用发挥等情况的介绍。
意利达粮食产业联合体成立于2014年,2015年获批省级示范联合体,先后承担了政府为农全程综合化服务,承建了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为农服务辐射12个周边乡镇。在埇桥区大泽乡镇意利达为农服务中心,骆琳等详细了解供销社在联合体中的作用发挥,以及发挥联合体龙头作用领办农村基层供销社,进一步下沉供销社村级组织,创新基层为农服务形式等情况,并观摩了为农服务中心服务流程及产业联合体产品展示。
在埇桥区永镇乡关湖中心村,骆琳等听取了埇桥区区级供销社体制改革创立为农服务中心的经验介绍。埇桥区加强顶层设计,采取“1+4”的模式,通过基层供销社+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打造供销社的升级版实体“为农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专业合作社8家,基层服务合作社205家,实现全区农村的全覆盖。骆琳对埇桥区供销体制改革表示赞赏,并表示,埇桥区供销社的改革创新既有市场化机制,又符合供销社体制,还赋予了为农服务的内容和内涵,围绕中心工作,实现村社共建,做大了供销社,增强了供销社在基层的影响,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本报记者 陈成光)
新闻推荐
近日,在华康医药集团会议室里,区关工委、华康医药集团共同为15名贫困大学新生举行捐助仪式。据了解,区关工委每年都联系一些...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