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宿州 今日萧县 今日砀山 今日灵璧 今日泗县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今日宿州 > 正文

扫场边的老队长

来源:皖北晨刊 2020-09-25 17:18   https://www.yybnet.net/

人是最奇怪的,年龄越大越喜欢回忆。前几天看了派驻建行宿州市分行纪检组向全行发出的“提倡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勾起了我少年时代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当麦季结束,我们生产队的打麦场上就堆满了麦穰垛。几乎是每天中午放工后,场边上、麦穰垛的空隙间,就会出现老队长的身影。他头戴草帽,一身老粗布短褂,双手持着扫把,弯着腰,在场边慢慢地扫着,不时地蹲下来,一只手在地上捡着东西,身边放着个小笆斗。

出于好奇,我偷偷地跟在老队长的身后,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老队长在捡散落在地上的麦粒。只见他仔细地扫着场边的麦糠,麦糠扫成堆后,扫把放下,蹲下来,右手在麦糠堆里寻找,找一粒,送到左手里,汇集几粒,便放在笆斗里。遇到麦粒嵌进土里时,他便用手剜,或者用树枝刨。尽管他费了很大的劲,收获却不很大,笆斗里连半小碗麦粒都没有。我看了,禁不住“嘿嘿”地笑出声来。老队长听见动静,急忙回头,见是我,生气地骂道:“捣蛋虫!你捣什么鬼,还不赶快回家,你大正找你!”我知道这是老队长惯用的伎俩,想借我父亲的名义赶我走,所以,我并不害怕,只是说:“你费这么大的劲,捡这些瘪麦粒有什么用?”“是的,你捡这些有什么用?这么大的生产队,就缺这点瘪麦子?”不知什么时候,队长的儿子也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老队长望着我们俩,说:“你两个跟我来。”他把捡来的麦子放进了生产队的仓库里,指着另一个盛满麦子的笆斗说:“你两个看,这笆斗的小麦,就是我这段时间从场边扫来的,不少吧。”我们俩看了看那个笆斗,伸伸舌头,没有说话,脸上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老队长看出了端倪,掏出了烟袋,点着火,“吧嗒”着说:“小孩子家,不当家不知粮米贵呀。快回家吃饭吧,别误了傍晚(下午)的工。”

回家的路上,老队长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他说明朝的时候,有几个贩卖粮食的小贩,在南京城附近一块地的中间小路上吃干馍,就是带有芝麻的干烙馍。馍渣撒了一地,小贩们说说笑笑,全不在乎,有的吃不完了,剩下半块干馍就扔掉了。这时,一个看上去很朴素的极像老农民的老头走过来,他捡起地上的馍渣就往嘴里吃。小贩们一见,忙说:“大爷,别捡地上的,我们这里有好的。”说着话,一小贩递给老头一张干馍。老头摆摆手,没有接,说:“我不饿,只是见你们这样糟蹋粮食,心疼。”小贩们很反感,不再搭理老头。过了会,老头又说:“你们赶快离开这里,我的耕犁就要过来了,到时候,一具耕犁耕一圈地,你们的小车就无法推走了。”小贩们更反感了,讥笑说:“你有多少具耕犁,瞎吹吧。”老头装作没听见,继续捡地上的馍渣吃。

不一会,从远处真的来了耕犁,一具、二具、三具……小贩们数着。一个时辰过后,地耕出了三丈多宽,小贩们真的无法推车了。正在为难之际,只见老者带来了几个大领,帮助小贩们把小车抬出了耕地。小贩们既感激又惭愧,忙问老者姓名,老者说:“我是南京沈万三也。”小贩们听了,吃了一惊,纷纷向沈老爷子道歉。

最后,老队长郑重地说:“家有万贯、富比皇帝的沈万三尚且如此珍惜粮食,何况我们这些刚刚能吃上饱饭的小百姓呢?”

冯子豪

新闻推荐

金艳抗疫书法作品亮相埇桥区妇代会

9月21日,在宿州市埇桥区妇女第三次代表大会会场,妇女代表参观金艳女士创作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书法作品。据了解,省江淮...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扫场边的老队长)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