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炎炎夏日,乡村一些沟边道口散发阵阵腐臭,循着气味常能发现被随意丢弃的死猪。这些腐败物极易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成为令周围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公害。近年来,国家实施惠农补助政策,对于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养殖户给予每头80元的补助,尽管如此,乱扔病死猪现象仍难以杜绝。记者采访泗县畜牧部门和几位养殖户,初步了解到问题的症结。
报案受理滞后,养殖户等不及。发现病死猪后,养殖户应立即向畜牧监管人员报案,由他们上门核实认定并监督无害化处理全过程。然而,养殖户反映,他们第一时间报了案,往往很长时间都等不来监管人员,炎热夏季,猪死两小时就腐烂发臭,有的养殖户索性一扔了之。对于这些抱怨,监管人员也十分委屈。目前,泗县的病死猪认定及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主要由协助检疫员承担,按现有工作量,一个村至少应配备一名协助检疫员,但现实情况是两个村还不到一名。
处理方式落后,养殖户不愿干。泗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采用的是挖坑、焚烧、深埋等传统方式,且全部由养殖户在协助检疫员的监督下自行完成。按照规定,掩埋一头猪必须挖1.5米深坑,而这样的坑至少需一个壮劳力挖一小时,且需准备汽油等燃料焚烧,程序繁琐,多数人视其为畏途。此外,病死猪深埋需利用养殖户自家地皮,一两头猪还能凑合,数量多了就很难找到挖坑地点。监管人员发现,有时他们前脚走,养殖户后脚就把病死猪挖出来扔掉,为的是不让死猪糟蹋自家的地。
政策存在盲区,养殖户有顾虑。无害化处理补助并非当时兑现,而是半年发放一次,使得养殖户半信半疑;30日龄以前的病死仔猪不享受政府补助,使得养殖户对这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缺乏积极性;30日龄以后的病死猪不论大小均补助80元,这让许多养殖户在处理大猪时心有不甘,有的就选择将大猪卖给病死猪回收专业户。
一位协助检疫员告诉记者,被丢弃在乡间的病死猪无人过问,只能任其腐烂发臭。如何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好,从根本上杜绝病死猪随意丢弃或进入“黑市”现象,泗县三星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琼建议,首先,健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制,加大监管的人员和经费投入,提高无害化处理效率;其次,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功能,在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生长育肥猪养殖保险,每头病死猪可给予150元以上的保额,提高养殖户参与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此外,引进社会力量,组建专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构,对病死猪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政府、养殖户和处理企业“三赢”。本报记者 何雪峰
新闻推荐
■ 刘永 姚玉峰10月25日,涉嫌交通肇事罪的侍某某被泗县警方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铁窗内,侍某某悔恨不已。此前10天,泗县草沟镇的侍某某驾驶一辆拉着石子的红色自卸车途径瓦韩街...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