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从泗县县城沿着104国道向南行驶,大约20分钟时间,记者来到泗五大桥,站在桥上往下看,10来条水泥质的大小船只沿着新汴河河岸停泊着。经询问,记者了解到,这些船就是以打渔为生的渔民们的家。在这些船上,虽说有卧室、厨房,但却都很简陋。
年近50岁的渔民史友宝同妻子儿女一家6口生活在大约二三十平方米的船上。史友宝说:“随着家里的人口增多,船显得越来越小,住起来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做梦都想上岸住!现在,这个梦成真了,靠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这些渔民建起了安置房。这不,我在渔民安置小区定了一套95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半年就能入住了。”憨厚的史友宝一脸憧憬。
137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史友宝口中说的“好政策”,就是安徽省今年实施的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而像他这样以船为家的渔民,在泗县约有140户。由于收入低,这类人群事实上已成为了一个特困群体。
这些渔民常年漂在水上,获取信息要相对闭塞。当记者问史友宝是怎么知道实施的渔民上岸安居政策时,史友宝说:“是县里畜牧局的干部到俺们船上告诉俺的。”泗县畜牧局办公室主任李敬良告诉记者:“为让渔民们及时获知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多次走访,宣传政策、调查摸底,做到‘不落下一户渔民\’。今年,泗县全县共上报151户渔民,经过初审,取得购买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安置房资格有137户。按照政策要求,渔民们除以成本价购买安置房外,还可享受每户3.05万元的补贴。”
因地制宜建好安置房
在采访中,记者获知泗县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安置小区——渔民新村,位于泗县泗五大桥南侧,紧邻泗县交通干道104国道。附近还有医院、菜市场、学校,步行20分钟便可到达县城中心。
李敬良向记者介绍,考虑到渔民收入低,买不起商品房,以及部分渔民继续从事渔业生产的需要,便在靠岸的地方兴建了安置小区用于集中安置上岸渔民,目前该安置区规划建设160户。渔民朱明贤说:“我都计划好了,(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由于天气转凉,考虑特扶人员年龄偏大,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差等因素,泗县人口计生委、卫生局联合,全县统一组织,为全县67户计生特殊困难家庭人员进行了一...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