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了,俺哪儿都不想去,就喜欢在俺流转的百十来亩麦地里转转,看看麦子的长势。今年麦苗长得特别壮,根系也发达,这多亏了农技人员的指导。”12月2日上午,泗城镇胡陈村种粮大户武见喜乐呵呵地说:“农技人员教给俺的适量播种、药剂拌种、配方施肥等技术,是麦苗壮实的‘法宝\’哦!”
在武见喜的麦地里,记者注意到地头立着一块“农技人员示范片”的牌子,牌子上标注了地点、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关键技术和技术负责人等。
武见喜指着牌子说:“这块地的技术负责人是镇农经站的闫明珠。承包土地这么多年,俺现在是越来越觉得科学技术的重要。”说着,他拔起几根苗子:“你看,这麦苗长得多好,已经有三个分蘖了,而且根系发达。要是这样的麦子产量低,那就没有产量高的麦子了。能长这么好,是真离不开镇农经站的技术员。”
武见喜介绍道,在今年秋收之后,闫明珠就全程参与到他的耕种作业中。闫明珠指导他对土地全部实行旋耕深松,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使小麦根系发育,增强防旱抗倒能力。种子全部进行药剂拌种防虫害。播种则实行精量播种。
武见喜说:“去年一亩地我播种了50多斤麦种,今年我才播30斤。光这一项,我流转的一百多亩地就省4千多块呢。有了‘农技保姆\’,真是又能省钱,又能多收!”
与武见喜一样,同样受益于农技推广的还有泗县草沟镇农民种植合作社成员李兆荣。
李兆荣对记者说:“去年小麦倒伏比较厉害,影响了产量。一些倒伏严重的地块,亩产只有800多斤,扣除成本,每亩地纯盈利少得可怜。今年,我就不怕了。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俺通过改善施肥的技术方案,精量播种、药剂拌种等,麦苗长得健壮,提高了抗倒伏能力,也提高了病虫害防治能力。”
草沟镇农经站站长陈胜笑着告诉记者:“老李从使蛮力到使巧劲,从靠经验到靠科技,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种粮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新技术推广、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力军。
“与一家一户的农民被动接受不一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是主动渴求。”陈胜介绍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都具备一定的种粮经验和能力,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农业技术,迫切希望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泗县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促进农技推广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技推广,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大幅提高了全县农技推广的效率。泗县计划利用3—5年时间,通过大力推广小麦科学播种技术,力争实现亩节约成本50元,节约小麦良种千万斤的目标。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泗县古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省环保厅等相关部门验收。 该项目于2012年立项,2013年1月开始施工建设,2014年6月...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