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河沟治理,塘坝扩挖,小水闸除险加固,小泵站改造,中小灌区、末级渠系管道铺设,桥涵配套建设等农田水利工程正加快实施……在深冬时节的田野里,当空明照的暖阳,也难以阻挡寒风的凛冽。行走在泗州沃土上,随处可见挖掘机挥舞着铁臂,工人们忙着卸沙、砌坡的施工景象。在泗县,新一轮的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农田水利惠民生,真抓实干是根本
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基础设施之一,对种植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旱涝灾害则是影响农业生产甚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重要制约因素。管子曰:“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水利设施与农建工程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从而保证干而不旱,雨而不涝,确保农业生产旱涝保收。
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农村、农民至为重要,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他们对农水工程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在泗县丁湖镇樊集排灌站,村民樊勇指着新铺设好的渠道说:“这里的排灌站年久失修,到了干旱季节,看着一田的庄稼没法用水浇灌,心里真的很着急,就是旁边一湖的水也没法用,白白地浪费掉了很可惜。现在这个排灌站又给修了,还重新铺设了渠道,俺的几亩地到旱的时候就能够及时地抽水灌溉了,真的感谢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修建了电站!”村民的话是朴实的,却也道出了水利设施在农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一名农人对政府兴修水利工作的心声。
从古至今,水利兴修既关系国计,又惠及民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工程,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务必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脚踏实地和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显现和发挥出利国利民的实惠效益。
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价格日益上涨,农民惜地情结进一步增强。为增加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部分村民或填沟种庄稼,或在沟渠里随意打坝拦水,加之大部分沟渠长年淤积,得不到及时清理,使得整个农田水网“动脉”梗阻无数。因此,泗县在这次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围绕着大中小河沟治理,塘坝扩挖,小水闸除险加固,小泵站改造,中小灌区、末级渠系管道铺设,桥涵配套建设等内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安排、旱涝兼治、建管结合,在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以市场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公益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进一步调动村集体、受益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敲定目标不放松,强效措施是保证
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提升工程实施计划中,泗县计划2014—2015年度依据省政府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全县投入2.004亿元,整治河沟2316条,扩挖塘坝43面,修复、新建机电井2274眼,加固、新建小型水闸22座,更新改造小型泵站320千瓦,改造中小灌区1处2万亩,改造末级灌排系统1万亩,配套桥涵3840座,建设安全饮水工程3处。
水利建设工程的目标任务已敲定,但要完成、要建设好才能将规划设计方案与思考讨论中的设想转变为现实,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发挥出实实在在的利民作用。而这一过程的转化,则需要强力有效的举措作保证。为了更好地实现或超额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项水利兴建工程项目,泗县制定并实施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确保了各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和预期完成。
为强化农田水利工作的领导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开发区)也成立或调整相应指挥机构,进一步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县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组织氛围。建立健全会商、通报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工作进展。同时,该县政府安排水利部门等根据工作需要派出工作组,并安排县政府督查室深入一线进行督促和检查,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提升工程中,泗县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大户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健全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支持自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为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养护和管理,泗县还进行了创新机制和加强管护。坚持“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已经出台的《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泗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泗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泗县村集水管员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建立和完善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积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确权和发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两证一书”(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签订管护协议书)的发放工作,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建后有人管、有人用。
另外,工作能否顺利推进、良好开展和有效落到实处,加强督查必不可少。县政府督办室、效能办等部门对工程建设进行不定期督查和检查,并及时印发督查通报,表扬先进,批评后进。通过开展督查、检查和评比等手段,推进了水利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碧水青山春常在,条条水渠润民心
修命脉水利,富一方百姓;筑江河安澜,守八方平安。2014年11月6日,泗县印发了《泗县2014至2015年度农田水利提升工程实施计划》,让本因冬季的寒冷而显得有些萧瑟的泗州大地呈现勃勃生机。“镇镇有工程、村村摆战场”,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农田水利工程,如涓涓清流,滋润着八方田野,也温暖了农民群众的心田。
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大都有孩提时在坑塘嬉戏的美好记忆。而在水利专家看来,这些分布于乡间村落的坑塘有着无法取代的水利作用、生态作用。在泗县大路口乡石龙湖湿地公园塘坝清淤现场,记者看到,一台挖掘机正不停地将淤泥从塘底运到岸边,来自四邻八村的群众有的站着、有的蹲坐在岸边打量着工程的进度。塘边一位郭姓村民告诉记者:“这塘子挖好后,我家在塘子边上的五亩地就不愁收不着粮了,除非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
在泗县山头镇杨沟治理现场,记者看到,一台台挖掘机正不停地将淤泥从河道中运到岸边,来自四邻八村的群众边忙着平整沟岸,边打量着工程的进度。一位老年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俺种地都给淹怕了,早盼着这事儿呢。俺现在一天不来工地上转转,心里就有个事儿似的。听说,再有几天的工夫就能完工了,俺再也不怕下大雨了!”一位正忙着整理护坡的中年男子说道:“过去俺们村的地,只要下大雨,是年年挨淹、年年泡,粮食经常减产过半。一听说要给这杨沟清淤了,俺就决定来出义务工。这叫‘天冷心不冷,人累心不累\’,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儿!”
据泗县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沟渠淤积严重、排沥设施老化、维修管理不善,归结起来就是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中,全县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将对标准低、淤积严重的沟渠进行扩挖、清淤,保证沟渠之间、沟渠与坑塘之间相互连接,提高引排水能力。同时,还要搞好泵站、桥涵闸及其他建筑物的更新改造、新建与维修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提、蓄、引、排功能,并下大力气恢复田间灌排渠系。
碧水青山春常在,条条水渠润民心。泗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不但让我们看到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光辉前景,也为农村群众绘就了一幅人水和谐的画卷。文/图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一)经济运行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调速不减势,主要指标动态增长持续位居全省前...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