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泗县新闻 > 正文

赵贤军:伤残老兵守护烈士英灵49载

来源:拂晓报 2018-04-13 16:27   https://www.yybnet.net/

人物简介:赵贤军,男,1946年3月出生,泗县大杨乡杨集村人,一级伤残军人。他从1969年开始,49年如一日,义务看守一片葬有387名烈士的陵园,为烈士们立下墓碑,种下3000多棵树木。他用满腔的热情与执着,无怨无悔地守卫着烈士的英灵。2016年,赵贤军当选“安徽好人”。

4月11日清晨,记者驱车来到赵贤军的家中,正赶上老人像往常一样,腋下撑着拐杖,双手拿着笤帚,慢慢向位于他家屋后不远处的烈士陵园走去。

“这里就是烈士的家,俺要尽心把这个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记者跟随赵贤军,沿着一条水泥路走进烈士陵园,郁郁葱葱的松柏林中,387名烈士长眠在此。

清除杂草落叶,擦拭纪念碑上的灰尘,为烈士墓添土……看着都是小活儿,要把陵园内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到,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趟下来,赵贤军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咳嗽不断。但他硬是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地一天打扫三次,整整坚持了49年!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老人满腔热忱,执著于此?事情还得从1969年说起。

当时赵贤军被认定为一级伤残军人,退伍回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自家屋后乱土堆里葬着淮海战役中牺牲的387位无名烈士,可由于墓地无人看管,荒草都有半人高,坟头几乎都变成了小土堆。

“解放前,我有先辈因为打鬼子牺牲在异乡,到现在都不知道埋在哪里。”想到这些英烈们曾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如今埋骨他乡,连个墓碑都没有,赵贤军的心在滴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事情!”

为防止烈士墓湮没,1970年,他树起了第一块木碑,上面是他自己写的“烈士纪念碑”5个大字。经过日晒雨淋,木碑很快朽烂。1973年,他又树起了第二块木碑,可不久后也不知所踪。1987年以后,他又先后立起第三、第四块碑,均是简陋石碑。

为了让英烈们有个永远的“家”,赵贤军在附近挨家挨户募捐,筹得3000元善款。他拄着拐杖,到山东选石料、碑座,雇车拉回来。巨大石碑好不容易运到泗县,刻碑成了难题,因筹来的3000元钱所剩无几,他决定自己刻碑。由于初次使用刻刀,他的手不止一次被划破。2008年,正值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随着纪念碑落成,陵园内各项基础设施也相继完工。

烈士的墓园应该有花有草,四季常青。为此,赵贤军四处求助战友,大家能出钱的出钱,能帮忙的帮忙。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如今这里已是郁郁葱葱。老人还多方联系,希望摸清烈士的姓名,联络烈士的后代。

让老人高兴的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这座烈士陵园已经成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前来拜祭烈士的群众络绎不绝。赵贤军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前后,来扫墓的中小学生、党员群众超过4000人次。

“有生之年,我都会陪伴烈士英灵,宣传先烈事迹。”老人始终坚守那份沉甸甸的信念。本报记者 刘金明

新闻推荐

女子遇电信诈骗被劝阻

“如果不是民警的及时制止,我6多万元的血汗钱就打水漂了。”说起3月17日遭遇的电话诈骗,泗县泗城镇居民马女士仍心有余悸。当日下午,在泗县一银行附近,马女士一直使用手机通话,神态慌乱:“我这就去...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赵贤军:伤残老兵守护烈士英灵49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