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好,我是萧县王寨镇王山窝村的,经过我村的岱河造纸厂污染已经十几年了,前几年焦点访谈也报道了几次还是老样子,水像酱油臭气熏人。”去年9月,在人民网留言板上,一名村民在给省委书记的留言中这样写道。“以前你在河边是呆不下去,刺鼻的气味太难闻了。连浇地都没有人敢用,怕庄稼被毒死,周围地下水也不敢用。今年治理后,好多了,但吃水还是全靠买自来水,地下水还是不敢用。 ”8月15日上午,望着家门口的岱河,想起污染最严重时的景象,61岁的欧阳树彬老人有些情绪激愤。
岱河全长36.75公里,流域人口16.2万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等企业未经任何处理即将污水直接外排流入岱河。其中,在杜楼、圣泉两镇这样的企业多达100多家。而作为季节性河流的岱河,自净能力较差,加上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致使岱河水质和河床深度污染。
去年初,国家环保部在获知情况后,以16号文形式向省环境监察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安徽省萧县岱河污染治理的监察通知》。省环境监察局迅即分别给萧县人民政府和宿州市环保局下达了综合治理的监察通知与意见。在省市环保部门压力下,萧县政府拿出了《萧县岱河综合治理方案》,拟用3年时间分期分段完成清淤,5年时间完成对岱河综合治理。同时,加大对全县所有排污企业,尤其是造纸、制革、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监察力度,对杜楼镇境内存在的所有小造纸生产设备进行了强制拆除。
8月15日,记者来到已经清淤的岱河王集桥段,近10米宽的河面上尽管还有漂浮的浮萍,但经过治理后的水质已经明显变清,也不再有刺鼻气味。在岱河岸边,萧县环保局局长孙杰告诉记者,目前,已投入200多万元完成首期清淤治理10.1公里。 7月6日,县里刚刚组织召开了岱河治理专题工作会,商讨即将于8月下旬开始实施的二期清淤工程。
·本报记者袁中锋·
新闻推荐
宿州讯 9月29日,当宿州市萧县的刘老太手捧着来之不易的12万元的执行款时,她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说:“感谢法院!感谢法官! ”8年前,刘老太的女儿不幸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年迈的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