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萧县新闻 > 正文

喜绘美好乡村新画卷着墨希望田野大文章—2013年萧县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来源:拂晓报 2014-04-11 22:12   https://www.yybnet.net/

省委副书记李锦斌在市委书记张曙光、萧县县委书记龙道金、县长王共伟陪同下视察萧县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如诗如画的费村农村文化长廊农家孩子新乐园果农大丰收现代化农民家庭

核心提示:

2013年,萧县围绕“农村环境大改观、农民收入大提升、农业发展方式大转变、农村社会管理大改进、农村文明新风大弘扬”的总体思路,积极实施精品工程,美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提速,6个省级重点示范中心村建设基本完毕,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新家园。省委书记张宝顺到萧县美好乡村示范村费村驻点3天,给予了高度评价;李锦斌、唐承沛等多位省领导莅临萧县亲切指导;交通厅、财政厅等10余家省厅单位来萧县帮助推进;明光、全椒、新乡等数十家省内外市县到萧县观摩交流;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日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分别进行了报道;萧县县委书记龙道金对该县美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拿到高分、夺取名次,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规划设计引领 提高宜居水平

萧县坚持以规划引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把全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村庄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体现了中心村建设的差异性和多元化。注重规划修编,高起点、高标准修编了中心村布点规划和31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50场,充分听取干群意见,并把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衔接起来,保证了规划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内涵挖掘。根据村庄风貌特征,科学定位村庄建设主题,突出自然特色,深挖历史底蕴,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小气候。注重执行落实。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原则,公共设施及村民自建房严格按照规划地点建设,保证了村庄的整齐美观。

按照“保重点、分缓急”的工作思路,先基建、再配套,以与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饮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村内干道硬化等为重点,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向中心村延伸覆盖。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使鳏寡孤独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产业支撑发展  增强内生动力

萧县坚持把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内生动力作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心村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村。

“酵母工程”成效初显。萧县投入“酵母”资金累计291万元,扶持重点示范中心村发展集体经济。丁庄村投入41万元发展葡萄设施栽培、投入50万元发展物业经济农资店;许谷堆村投入120万元发展蔬菜设施栽培;丹楼村投入20万元发展肉鸭养殖;大楼村投入20万元发展韭青韭黄种植;邵村投入20万元发展鱼虾养殖;费村投入20万专项资金外,还引资500万元发展蔬菜设施栽培,取得了初步效益。

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培育中心村主导产业,形成了“蔬菜村”、“粉丝村”、“养鸭村”等一批专业特色村。费村大棚蔬菜,丁庄果园,大楼韭青韭黄种植、丹楼肉鸭养殖等产业发展较快。

村企共建互惠共赢。推进村企结对共建工作,新锦丰集团在许谷堆流转土地600亩,与村里共建产业联合体;沁香园食品厂与邵村联合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并培育了1家养殖合作社;益众蔬菜合作社帮助费村搞好农超对接,村里出土地、出人力,企业出资金、出市场,村企之间优势互补,实现了共建共赢。

休闲产业异军突起。费村“农家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丁庄村建成1500米的绿色长廊,实现了从单纯“卖产品”到与“卖风景”、“卖环境”协同发展的有益转变。

狠抓班子建设  创新工作模式

萧县紧抓中心村组织建设,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实施 “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其“双带”本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夯实美好乡村建设组织基础。强化党员承诺、“双培双带”等载体建设,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奖惩力度,把优秀村书记纳入财政编制,促使党员干部带头干事创业。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议事制度,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据统计,在2013年度的美好乡村建设中,全县党员义务投工投劳600余人次、带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5000余人次,节省建设资金数百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萧县积极发挥“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个积极性,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强化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坚持美好乡村“两基”建设“政府为主投入”的体制,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指导中心村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实现了村内事务村民管、美好乡村村民建。支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同心共建结亲戚,三位一体来帮扶”的多维包保制度,每个重点示范村由一家县直单位、一个包扶组、一个企业结对帮扶共建;建立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联体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模式,保证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着重提升素质 培育乡村文明

乡风文明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通过乡风文明建设,老百姓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新农村社会和谐得以促进,美好乡村建设才能迈上新的更高台阶,才能打造出文明、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萧县坚持把提升农民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作为美好乡村建设重中之重,着力推进。通过专题培训、发放倡议书等形式,组织村民学习文化科技、礼仪修养等知识,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成立美好乡村文艺演出队伍,在农忙之余自编自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五好家庭”、“六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构筑和谐社会氛围。

2013年以来,萧县共发出倡议书万余份,举办培训班26期,组织文艺演出17场,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520户、“好媳妇”369 名、“好婆婆”260名,提高了村民综合素质,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新风尚。

描绘建设蓝图 打造地域特色

2014年是萧县美好乡村建设“顺民意、修规划、保基本、育产业、夯基础、再提升”的一年,萧县将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指导、民主决策”的建设路径,启动建设2014年7个重点示范中心村,争取打造出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事业完善的各具特色的省级重点示范中心村。

按照“梯次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2014年着重打造7个重点示范村,萧县东、西、南三条高速出口示范线和皇藏山区、101省道两个示范带。围绕“四化”、“五同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11+5”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中心村承载能力。充分挖掘中心村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乡韵沈峪”、“子云故里”2个精品村和“风情郭庄”1个亮点村,培育萧县美好乡村建设品牌。

继续加强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与引导,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到重点示范村。加大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一呼百应”的生动局面。坚持建管并重,试行农村社区物业化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的提升。结合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区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覆盖。进一步细化建设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增强工作的可操作和可预见性。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建设思路。实行联动考核,制定分类分档考核标准,把工作突出的村主要负责人,建议纳入财政编制或推荐进入乡镇党政班子,增强考核的激励作用。

文/本报记者  余明明  图/马勇 武正润 董虎

①邵村整齐的村民新居

②丁庄村农民健身广场

③幸福农民载歌载舞

④丹楼村现代化的楼房

新闻推荐

萧县着力打造两大百亿产业园

编者按以“3111”工程为抓手,实现工业兴市富县,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主线。刚刚结束的全市三月份工作任务调度会,吹响了加快首位工业产业发展的冲...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喜绘美好乡村新画卷着墨希望田野大文章—2013年萧县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