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肩卷曲的秀发,一身孔雀蓝的麻布棉服,菊与荷清丽柔婉的身影在她的画笔下宛如一首首淡雅的诗,从生命的茎叶里绽放、流淌。是怎样一位女子,会如此饱含情韵地去观照这些真实、朴质的生命,倾尽衷肠地以画韵讲述人生状态本身?
平凡的艰辛与执着
陶瓷艺术,比起架上绘画或案头书法,更是一种重在工艺、技术为本的“活”。陶瓷让人为之深心感动的,在于其通体渗化的那股子静气,以及对精益求精而熟透了的“那把子”手艺活的养眼悦意。
见过张云华早期陶瓷艺术作品的人往往被那种大气磅礴的画面所震撼,画面洋溢着雄浑慷慨之美,绝少江南小女子的细腻柔情。从家境苦寒的经历中走过来的她,在女子淑婉的秉性里更添一份坚韧、执着,而生长在乡土的渊源与记忆,亦让她懂得珍视那一份平凡。或许,正是这种生命的来路帮助张云华成为现在更好的自己。
出生于国画之乡安徽萧县农村的张云华,性格中颇具几分男子气概。从乡村到城市读大学,又从乡镇中学教师到省重点高中教师,再到陶瓷学院研究生……许许多多的艰辛与执着成就了张云华丰富的艺术底色,而那于张云华陶瓷艺术作品之上随处可见的菊与荷正是这种性格的真实写照,朴素、执着、温馨。
成家、读研对张云华艺术风格的影响可谓深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家是一个女人真正的大学。嫁做太湖媳,和美的婚姻生活投射到张云华的陶瓷艺术作品中,使她的画风多了几分细腻、柔软,艺术画笔也开始关注到家庭生活,进而切入到社会与人性的层面,表现为一丛丛暖暖绽放的菊花,或偎依、或高飞、或环顾、或群聚的翠肚小鸟,氛围感人、情景动人、惹人怜爱。而陆军、杨冰等名师的悉心指教和斧正,更让张云华在陶瓷艺术专业方面渐入佳境。扎实的绘画功底、陶院的读研经历、勤奋的艺术探索使张云华这个陶瓷艺术圈的小字辈开始在国内陶瓷艺术圈初露峥嵘。
忠实于内心的走向
菊花与荷花是张云华创作的主要题材,其中荷花以表现夏末初秋时的荷花为主,作品多以清新、质朴、淡雅见长,不以色彩博人眼力,而是以凸显事物本身几近自然的生命状态来营造作品本身的视觉与精神层面的感染力。
有人说,牡丹富贵,何不画牡丹?在张云华的内心深处,牡丹虽贵,但她更加珍视菊与荷身上平凡中的傲骨,她的生命历程提示她内心的走向,她的选择。她将坚持做自己,一直在探索的路上,用更丰富、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用艺术诠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她对秋日的钟爱并非仅源于那份年少的记忆,而是今天她对于人生、生活阶段性的总结,春的明媚与夏的绚烂太过完满,唯独秋日的风光、自然生长与枯荣的生命触发她对于生命本身更多的感触。如今的她,已然能用平静的心境去体会这份氤氲在秋日中无限的宁静与澄澈,平凡、璞真的自然意象在她的画笔下,开始静静地讲述生命本身,有关坚韧奋进,有关生命的盈缺,有关感恩、惜福。
对于张云华,熟识的人们有各种评价:一个不寻常的女人、一个寄情花鸟抒发胸臆的女画家、一个瘦小坚韧的艺术朝圣者、一个侠骨柔情的奇女子、一个不断自我蜕变不断给观众带来艺术惊喜的女瓷人。不管如何,张云华,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新闻推荐
“她留给别人的,远远超过她带走的”孔娟的照片还在医护人员一览表里,病人们还在念叨她的好,护士们以她为榜样,还在努力工作……走进市人民医...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