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字、手机有提示……近年来,萧县气象部门从服务民生的高度出发,充分做好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积极推动“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除了天气预报和各种生活气象服务产品不断丰富和精细化,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农业生产关键期、重大活动举办时,气象工作总会将气象信息及建议措施第一时间发出,只要公众需要,气象服务总在身边。
“‘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这12个字就是萧县气象的服务理念。”据萧县气象局局长杨武斌介绍,今年11月中旬,该局预报24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县有中雨转中等雨夹雪或中到大雪,大部分地区暴雪,偏北风4到5级,阵风7级。针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该局提前一周做出了准确预报,并于24日晨6时对外发布了萧县暴雪蓝色预警,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办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乡镇气象信息员传递预警信号,要求做好暴雪灾害的防御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手机气象短信、“12121”、乡镇电子显示屏、网站等方式向社会传播气象预警信息。该县圣泉乡气象信息员接到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后,立即给全乡各种养殖大户、各村民组组长打电话,要求组织做好防范准备。中午12时10分,该局将暴雪蓝色预警变更为黄色预警,根据气象预报降雪还将持续,至晚上20时,气象观测积雪深度达13厘米左右。由于预警服务及时,提早做了预防,使该乡避免了积雪压坏压塌大棚的现象,减少损失百万元以上。
杨武斌告诉记者,近年来,萧县气象部门认真梳理细化业务流程,制订业务实施细则,同时加强风险普查资料在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中的应用,做好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应用培训工作;按照上级指示,规范制作上传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组织辖区内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检验和效益评估工作。另外,还加大预警服务力度,组织开展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加大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在决策和公众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预警服务,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据了解,萧县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今,全县已建成23个自动气象站和1个有人气象站,建成4个高速自动气象站,覆盖23个乡镇,功能涵盖气候、生态、交通、旅游等方面,全县监测网络系统呈现出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齐全、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同时,萧县气象部门还不断创新气象服务模式,努力完善气象服务的“末梢神经”。
本报记者 张瑶瑶
新闻推荐
萧县农商行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