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萧县针对部分集体经济“空壳村”存在的无项目、无技术等问题,整合农业、科技、金融等部门的人才资源成立“专家服务团”,搭平台、送政策、解难题、送服务,“零距离”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搭建平台,“零距离”助起步。搭建项目支撑平台。专家服务团利用手中资源,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寻求和收集产业信息、涉农项目,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建立村级发展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对村实施项目帮扶。搭建项目评估平台。专家服务团中设专项项目评审小组,按稳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由评审小组集中“会审”即将启动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重点论证市场行情、项目可行性、利润评估以及项目前景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搭建项目服务平台。每乡镇确定2个以上的村进行重点指导,首批确立50个示范村,专家服务团中的创业能人和技术骨干对项目实施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结对跟踪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
用心服务,“零距离”促增收。政策咨询。结合每月“党建工作周”,专家服务团下乡进村1至4天,宣讲推介项目,解疑释惑,引导村级组织用足用活政策,推动集体经济项目落实。重点帮扶。结合需求调研、预约上门、电话咨询等方式,专家服务团加强城(园)区村、乡镇所在地中心村和种养加工专业村技术指导服务,培育村级产业发展基地和示范点;指导有条件的村开展招商引资,采取合资、入股等方式,创建经济实体;对集体经济底子薄弱的村进行扶助引导,帮助选准产业项目。培育人才。专家服务团定期实施“菜单式”培训,提高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拓宽视野;引导县涉农部门培训向乡村倾斜,加大农村党员群众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
完善机制,“零距离”保成效。完善工作责任机制。专家服务团每月至少组织实施1次活动,每月印发1期活动简报、召开1次交流会,每半年向服务对象发放1次调查问卷,评议结果作为服务团改进服务措施的重要依据。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专家服务团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服务活动信息,并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向县领导小组报告1次活动开展情况,并以简报形式宣传、交流经验做法。年底,服务团总结报送服务活动情况。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专家服务团每年初制定服务计划、推进措施,作服务承诺;建立工作台账,实时掌握项目运行情况。建立联系点制度,每个重点村都安排1至2名专家服务团成员包保,制定考核标准,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意见。 (本报记者 张瑶瑶)
新闻推荐
5月28日上午,旨在弘扬两汉文化,打造皇藏峪旅游文化品牌的第二届皇藏峪汉文化旅游节在皇藏峪景区广场举行。书画家们挥毫泼墨,大型歌舞表演、汉文化表演、百名佳丽展示,...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