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萧县把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相结合,以整乡整村推进为突破口,坚持“老中求新、新中求精、精中求特”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升级版。
“老中求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该县对“空心村”、旧房、破房、危房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对“空心村”中集中连片破房屋,本着“宜改则改、宜修则修、宜护则护、宜拆则拆”的原则,规划先行、梯次推进、就地改造,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对老村旧房,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实施分批改造提升。整合使用危房改造、抗震改造、灾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资金,争取到2018年底,完成全县存量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新中求精”。该县围绕水、电、路、气等民生项目,对贫困村进行重点改造提升,打造精品示范村。对接徐州路网,全面优化县城道路,全面升级乡镇道路,全面畅通村级道路,全面硬化村组道路,所有乡镇通公交,打造半小时达县城路网。同时,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饮水安全、田地稳产、水利便捷、交通畅通、居住改善、电网完善、通讯覆盖的目标。
“精中求特”。立足现实基础,该县制定体现村庄特色,彰显村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与人文环境和谐统一的村庄规划,重点打造农业型、商贸型、生态型、文化型等“升级版”特色新村,着力打造特色新农村示范样板。该县探索建立“特色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扶贫”模式,围绕葡萄、黄桃、水晶梨、蔬菜、辣椒制种、皖北白山羊、肉鸭种鸭养殖等支柱产业,引导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一项特色种养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一项特色种养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同时,以皇藏峪、倒流河古遗址群,金寨文化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黄河故道等为依托,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合,打造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文化品牌,创建旅游扶贫示范点,发展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本报记者 刘艳灵)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民生工程工作水平,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最优化,萧县卫计委全面摸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基本现状,准确掌握目标人群帮...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