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崔鑫江金凤
记者左丰岐报道
本报临沂讯日前,山东科技大学与临矿集团签约,合作建设马坊实训基地。至此,有着近40年开采历史、矿井资源临近枯竭的马坊煤矿退出煤炭生产,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关闭退出政策和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条件和独特优势,转型为“活矿山”式实训基地。
马坊煤矿位于肥城市石横镇境内,筹建于1976年6月,井田含煤地层包括了华北石炭纪聚煤期的3、5、6、7、8、9、10等七个煤层,代表了华北赋煤区海陆交互相成煤的典型特征。含煤地层为中间地块基底型,从简单构造到褶皱和断裂发育特点明显,可以全方位展示煤层水文地质构造。矿井最深开采标高-130m,布置的实训综采工作面距地表90m,煤层埋藏浅、压力小、涌水小、瓦斯绝对涌出量小,安全有保障,有利于提高实训实践教学的效果。
据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地企联络办主任朱玉清介绍,矿井本着“关而不闭,随停即转”思路,矿井井下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管理场所及资料全部保留,实景展示矿井通风、供电、提升、运输、防排水、压风、通讯、监测监控等主要生产系统,让学员从设备、技术、管理、安全等方面身临其境地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
据悉,该煤矿工业广场内现有两个面积1730平米的大型车间,配备了车、磨、刨、铣各种机床,对机械制造、金属材料专业的实习研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现有职工宿舍6000㎡、食堂760㎡、办公楼、职工俱乐部、地面活动场所等设施齐全,具备一次性接待500余人的能力。
“这一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协助学校培养出一批快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也可以探索老煤矿的转型路子。”临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希诚说。据了解,下一步,该实训基地将立足独特地质条件优势,探索煤炭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活矿山”博物馆和地质公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齐静本报通讯员孙松波4月9日上午,肥城市安庄镇坡庄小学教师备课室里人头攒动,校长杜敏带领全校教师正在聆听市实验小学王静老师的翻转课堂报告。为推动翻转课堂实验,...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