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你我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计,是泰安城市建设永恒的主题。向全国文明城市奋力迈进,我们必须重过程、重常态、重长效,坚持创建不停滞、不松懈,在既有基础上再接再厉,推进创建常态化、长效化。
创造文明、积聚文明、传递文明,延续着一座城市发展进步的印迹。文明创建路上,泰安一直在努力。全市广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各级各部门、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对照目标任务抓好落实,推动创建工作达到常态化、长效化,城市文明日益呈现新气象。今天,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泰安时机日益成熟,条件基本具备。但是,我们仍不能放慢脚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明确要求,祛除形式主义,不能“一阵风”。申报命名后,中央文明办每年对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适时随机进行暗访抽查。文明城市创建,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更好地推进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进一步在常态化、长效化上做文章,关键是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逐步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要继续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标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考核,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普遍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把创建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把各相关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创先争优的重要依据,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评选挂钩。
向往文明、崇尚文明、践行文明,是人民群众追求的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要我们不断推进工作常态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大街小巷,都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良好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就一定能使城市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竞相绽放,展示出泰安泰山的魅力风采。
□本报评论员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8日讯(通讯员 万峰 华玉龙)近年来,泰城西部新区发展迅猛,路网建设、项目引进、新居住规模片区建设与环境美化,带来供水需求的快速增长,市自来水公司加大市政供水基础设施建设...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