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6日讯(记者 朱冰)近期,诈骗分子“盯”上了社保,而且花样不断翻新,让不少市民难辨真伪而上当。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诈骗形式主要有3种:打电话通知“有未领取的社保补贴金xxx元”或短信通知“社保卡出现异常将被停用,务必于当天下午5点之前到当地社保办理相关手续”,因此要求参保人员提供身份证号及社保卡号;有电话自称医保部门,以“社保卡异常将被强行终止”为由,索取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并帮助转账;电话称“市民社保卡在外地××医院被盗刷(透支)×××钱,因涉案金额较大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为保障账号安全,需要提供社保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继而提出其他借口要求市民将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
“‘12333’是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主要功能是为职工群众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不会主动拨打群众电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会以电话、短信等形式要求参保人员提供个人信息和密码,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目前,泰安市社保卡医保账户不能在异地消费。社保卡银联账户虽然可以在异地消费,但是没有透支功能。”工作人员特别提醒,“为保证社保卡资金安全,请妥善保管您的社保卡,不要向他人转借,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不要泄露个人社保卡号、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6日讯(记者 陶园园 张澍沛)今天上午,泰安市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安排部署今后的工作。副市长张瑞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瑞东指出,农村...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