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成
住在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邻德社区新耀家属楼小区的老赵,本名赵百正,已过了花甲之年。他原是耀州区新耀水泥厂的一名退休职工,由于爱好广泛,平易近人,又好帮人,亲和力强,所以退休后受聘在小区的门房工作。小区居民早晚进出,都喜欢和老赵聊上几句。
别看就是一个门房工作,也别看就是一个退休的老赵,但他却是一个能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因为小区里的老人逐渐增多,为避免老年人孤独和寂寞,老赵就自发的组织起了棋牌室,办起了娱乐自乐班,教起了太极拳,把整个小区的老年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赵百正的爱好广泛,《老年法》和《陕西省老年法实施细则》刚一颁布,老赵就利用小区的黑板和社区文化墙的板报积极宣传这一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同时利用小区订阅的报刊、杂志宣传《陕西省老年人优待办法》,用实际行动替老年人说话,为老年人服务,与老年人同乐。宣传老年法规,弘扬孝老文化。
老赵秦腔戏唱得很好,太极拳也打得好。每逢每周的星期三,老赵都要和他的戏友到邻德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演出秦腔,表演快板。回到所住的小区,又为院里及周边的中老年人教太极拳,开展看书读报、棋牌娱乐等活动。从老赵打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到唱秦腔的有板有眼,都传达出社会的正能量,老赵自觉地参与到构建社会的和谐和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中来。
老赵也非常乐于助人。小区里的马抗建老人身患高血压,思想压力重,每天早上,赵百正就陪着他打太极拳,交流养生体会、写快板,帮助老人摆脱压力,就这样一日复一日,时间长了,老马的身体也慢慢得到了恢复。还有吕风兰老人上医院看病时被车撞伤,他向社区及时反映情况,并和社区几名领导专程上医院看望和慰问老人,使老人很是感动。
近些时期,老赵的兴趣和爱好又有了新的发挥,他又喜欢上了写作,写顺口溜、编快板,不但自己写作而且还亲自登台演说,写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宣传孝老爱亲典型到批评不孝行为,从宣传社区变化到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老赵的笔触无所不及。老赵的创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快,看到一件事,提笔就写,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二是实,老赵的作品透着实在和朴实之风。实在是内容实,反映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朴实是大众群众语言,即为人喜闻乐道,又让人朗朗上口,既好记又好懂。
老赵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人,他从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至今,为社区、为居民写顺口溜及快板已近百篇。2014年耀州区文化旅游局收集了赵百正作品,并印发成了书籍,其书的名称为《百正作品集》,共收集四十一篇,其中以“尽孝道、赞声高”为主题的快板还在陕西老年报进行了发表;还在《陕西养生》杂志上发表了“老年养生”快板;还有些快板及顺口溜在《铜川日报》、《新耀州》、《铜川检察》等报纸进行了发表,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在小区门房的岗位上,老赵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在继续做着有益的事。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这就是老赵的故事。
新闻推荐
“捡破烂”的发明大王 ———记全国自制教具能手、耀州中学科技总辅导员刘益涛
本报记者袁欣执教十多年来,他辛勤耕耘、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科技教育,致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辅导员、全国自制教具能手、陕西...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