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窑神庙
古镇清晨
观景台
陈炉古堡
古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效果图
制瓷
烧窑
景区官方微信二维码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南部,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生产而驰名,是耀州窑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烧造基地,被誉为“东方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炉火灼灼 技艺传承
陈炉古镇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1400年前的北周时期,自元代起陶瓷生产已成规模,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据最新考古发现,陈炉有金、元、明、清陶瓷烧造区30余处,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积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堪称“北方青瓷之都”。历史上因陶瓷产业发达,这里方圆五里之地竟设立了陈炉、立地坡、上店三个镇。在最鼎盛的明代,史载陈炉镇“陶场南北三里,东西延绵五里,炉火杂陈,彻夜明朗”,所谓“郁郁千家烟火迷”,呈现出“炉山不夜”的奇观,“山外遥看长不夜,星流月奔互参差”就是当时陶瓷工业繁荣的写照。
近100年来,世界各地的陶瓷工坊纷纷告别了传统的手工工艺,进入了批量化的工业生产阶段。而陈炉依旧保留着世界最原始的手工陶瓷制作工艺,从耙泥-熟泥-揉泥-拉坯-修坯-晾晒-上釉-装饰与绘画,再到装烧,整个流程原始古朴、民间气息浓郁。陈炉窑的陶瓷制作工艺继承了耀州窑的特征,又创新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之处。造型端庄浑圆、古朴大方,以其犀利、圆活、流畅、自如的纹饰线条,与晶莹温润的青釉互相融合,极具民间艺术特征。国家级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到陈炉考察时称赞道:“制陶拉坯技艺,全国就数陈炉。”如今镇区王家瓷坊、李家瓷坊、袁家瓷坊等16家陶瓷作坊从事陶瓷生产,产品种类多达200多个。
初到陈炉古镇,人们总是第一眼就被那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所震撼。远远望去,一排排窑洞“依山排布,层层叠叠,状如蜂房”,一道道废弃的匣钵、残破的缸瓮堆砌成的罐罐墙错落有致,五彩斑斓,宛如巨幅的油画;走进镇里,曲曲折折的小径上,残瓷碎片妆点出各类造型图案,“脚下的艺术”让众多艺术大师、文化名人为之倾倒。漫步其间,能够感受到千年陶瓷文化的深深烙印。一道光影斑驳的砖墙仿佛就是一枚古老沧桑的篆字印章,一段瓷片铺就的小巷,仿佛是穿行于历史的时光隧道,让你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浮华,聆听陶瓷世界的千年交响。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散文《陈炉》里写道:“墙壁是瓷的,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连地面也是瓷片儿竖着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
文化厚重 魅力无限
千百年来,陈炉人与陶瓷为伴,带着炉火的香气与温度,开启了人生旅程,形成了厚重的地域性民风民俗。
祭祀窑神的传统源远流长,成为当地每年最隆重的节庆内容。如今,“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以保护传承。通过民祭,“族里宗亲相聚,话桑麻,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风俗淳朴,诉讼衰息,和气致祥、蒸蒸日上。圣人神道设教,在庙者无不肃然敬畏神灵,消其邪念,革其非心,老者舍杖,童子视端而行直……”
特色饮食,美味独到。洗净的石子镶嵌于饼中放在瓷窑上烘烤,就形成了陈炉酥脆可口的锅盔馍;陶工常年累月揉团泥的功夫用在揉面上,就形成了陈炉独具风味的面食特色;端起硕大的瓷碗,就着1500米海拔山上采摘下来的龙柏芽,吃一碗有着“稀、煎、汪”讲究的泼面和以“酸、煎”著称的饸饹,让人齿颊留香,余味悠长。
慷慨高亢的秦腔、种类繁多的社火、欢天喜地的秧歌、响入云霄的唢呐声都诉说着陈炉人炉火一样的性格——质朴、乐观、豁达。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清康乾盛世时,名人辈出,有史料可查的就有5名进士和5名举人。1937年2月,贺龙、关向应率部驻扎陈炉镇,建立党的组织,成立“工人抗日救国会”,召开了红二方面军党员代表大会。后来,这里还发生过著名的军台岭战役,现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陈炉窑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炉耀州窑制瓷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陈炉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第四批、陕西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陈炉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列为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2017年被陕西省列入“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重点城镇之一。
今天的陈炉古镇,一个穿越千年仍然古朴鲜活的文化生态群落,以其陶瓷文化的民间性、原生性、可观赏性和不可替代性,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风格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为人类保存了弥足珍贵的世界性文化旅游遗产。
文旅融合 共建共享
用文化的标尺丈量陈炉,才深知它的博大与精深;用旅游的眼光审视陈炉,才能感悟到它的情趣与价值。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大背景下,历经千年沧桑的陈炉古镇,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遵循保护、利用与发展原则,文旅融合、共建共享的步伐不断加快。
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陈炉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成立了景区管理委员会,实施了古镇居民安全饮水、古镇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窑神庙及戏楼、北堡子恢复、永受堡观景台、文昌阁自驾游营地以及古镇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景点及服务设施也相继建成使用,民俗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也正在建设中,古镇基础设施日趋健全,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前哪会想到咱们镇上人也能过上这种不怕吃水、不怕路黑,出门见景的生活,城里人有的咱们也有。”安坐于自家门前、头发花白的古镇阿婆笑眯了眼,幸福顺着眼角的皱纹蔓延开来。
古镇坚持发展旅游产业,营造游览兴业良好环境,积极发展陶瓷手工作坊、陶家乐餐饮、陶吧体验、陶坊住宿,提升配套辅助服务等项目,实现古镇保护与发展、居民群众创业增收。截至2017年共扶持发展私营陶瓷作坊16家、陶家乐20家、陶吧7家、陶坊住宿18家、服务商铺32户,解决就业1600余人,年产值4500余万元,推动了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进入“十三五”,陈炉古镇将努力打造以陶瓷文化为核心,集陶瓷生产遗迹保护与展示、陶瓷工艺传承与体验、陶瓷产品生产与研发、特色民俗展示与展演、艺术家创作与教学、城市休闲与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古镇,使其成为世界陶瓷文化溯源地,中国陶瓷文化体验新高地、中国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吃与住
向阳饭店(餐饮、住宿)郭向阳 13992939481
炉山陶庄(餐饮)袁培羊 13991583058
古炉农家乐(餐饮、住宿)张广峰 0919-7482666
清代雅苑(餐饮)柳亮 0919-7482952
滋味苑(餐饮、住宿)王小丽 13152281795
行与游
公交路线:从陕西省西安汽车站或西安城北客运站乘坐经包茂高速发往铜川王益区的长途班车至终点,向北行驶约1000米后,在铜川宜上路口转乘去陈炉古镇的中巴车。
自驾路线:从西安沿包茂高速到铜川王益印台出口下,右转过桥后向左直行约1000米向右,沿涵洞口宜上线前往约20公里即到。
旅游路线
永受堡观景台——古泥池——采料坑——瓷坊——乡土建筑展示区(龙凤坡——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坡子古商贸街旧址——文化层——清代门楼——罐罐墙最美观赏点——三孔桥)——陶公桥——清代窑炉遗址——陈炉民俗文化广场——石罅玉柱景观。
购与娱
王家瓷坊生产现代工艺瓷、兰化大老碗 13991581181
李家瓷坊生产现代耀州青瓷 13992960097
许家瓷坊生产创意陶瓷 0919-7482235
和平瓷坊生产仿古瓷 13008500788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何军)3月21日下午,铜川市耀州区总工会倾心打造的“工”字号职工讲堂第三期成功开讲。铜川新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铜川市朗诵艺术协会主席程亚平作为特邀嘉宾以“让朗诵成为一种生活...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