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易轩
3月份之前,出行难依然困扰着宜君县棋盘镇马泉村和雷塬办事处李家河村的老百姓,“路梗阻”,成为村民的“心头痛”。历经120多日奋战,该县从废弃水库中间“抠出”一条公路。如今,9年的“断头路”通畅了,实现了老百姓的期盼,也引来了客商的投资。
宜君环线公路由于马泉村至李家河村之间有一处水库,要打通其间的12.7公里,给宜君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07年到现在9年时间,这最后的12.7公里让当地老百姓的粮食每斤少卖1毛钱,更是给出行带来了不便。“村民要过这条12.7公里的路需要运气,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顺利通过,遇到山体滑坡、下雨天,村民只能掉头往回走,所以这条路被村民称为‘断头路\’。”棋盘镇黄埔寨村党支部书记姜超恒说。村民说,每次到收玉米的季节,在“断头路”的中间路段,装满一车玉米往家里的玉米仓运,需要3个小时才能到家。这一路颠的,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到家后屁股都没了知觉。
路难行、路难修,成为村里人贫穷闭塞的标签和挥之不去的梦魇。今年3月,宜君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下定决心整治马泉村至李家河村之间的废弃水库,把村民口中的这条“断头路”修好。一听说要修这‘断头路\’,村民们支持得很,修路要占地,有的村民无偿把地送了出去。
“今年7月份是宜君环线公路真正‘全线贯通\’的日子,以前‘断头路\’只能勉强通过一辆三轮车,如今新修的这条水泥公路拓宽到4.5米,一路再也不用颠簸,收完玉米回家只用半个多小时,快得很。”“就是,以前过这条路靠运气,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天气,村民们都盘算着买辆小轿车哩!”村民们热烈地讨论着。
农村路网的改善,同时吸引了客商前来投资兴业。选择在这里投资的秦一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成说,路通了,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地优质玉米原料的外销问题,而且解决了当地闲余劳动力350人左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西艳李阳2015年8月,市卫计局的干部靳康鹏作为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来到宜君县哭泉村上任。一到村上,面对这个戴着眼镜城里长大的独生子女,村干部和群众心里不免打起了问号?他了解...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