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会议召开以来,健康扶贫工作以因病致贫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群众健康水平整体提高、人均预期寿命逐步提高健康扶贫为目标,通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就医绿色通道五项健康扶贫工程,着力提升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水平,切实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确保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贫困家庭健康脱贫。
医疗帮扶进村入户 送医送药送健康
日前,宜君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沈守卫带领医疗专家咨询服务队,再次来到宜阳街道教场村,为长期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贫困群众许满年进行了全面常规检查,并不断叮嘱他要注意的事项。经过县医疗咨询服务队上门服务,建立医疗专家咨询联系卡,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计划,给予就医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措施,许满年逐步走向康复。这是铜川市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小事例。
目前铜川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221人,需医疗扶贫人口20164人。健康扶贫启动后,铜川市组建了13支医疗帮扶团队和若干个医疗帮扶小分队,坚持以精准医疗扶贫为载体,组织医疗专家巡回深入各乡镇上门送医、送药、送政策,扎实开展因病致贫贫困户医疗专家咨询服务工作,为贫困户的健康“兜底”。医疗帮扶团队每半月深入帮扶村开展一次医疗健康帮扶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给群众检查身体、诊疗疾病、讲解健康生活的方式方法等等,给贫困人口不仅送去医疗服务,也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深入每一个贫困户家中,给贫困人口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健康扶贫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宜君县已开展两轮因病致贫贫困户医疗专家咨询服务工作,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各医疗专家咨询服务队,按照划定的服务片区,逐村逐户深入因病致贫贫困户家庭进行医疗服务,为慢性病患者开具一对一处方,并发放免费供药卡,患者持免费供药卡,到所属乡镇卫生院领取药品。目前,已为贫困人口免费发放药品4万余元。
新农合及大病保险 向贫困人口倾斜
今年61岁的张书生是哭泉镇塔庄村上塔组的村民,患上阿斯综合征已经五六年了,干不了重的农活。前段时间,张书生感到头晕、心慌,病情加重。10月10日,他来到宜君县人民医院就医,得知他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医生为他仔细地检查身体后告诉他,在他住院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0%提高到85%,床位费减免10%,还可以享受“绿色通道”,先住院,后结算。这个新的惠民政策令张书生一解愁眉,安心地住进了医院特设的“扶贫病房”里,等待下一步的治疗。
为帮助贫困户尽早恢复自我发展能力,市卫计局调整合疗政策,修订合疗实施方案,落实三重医疗保障措施,即: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全覆盖。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在统筹区域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设起付线,合规费用全额纳入新农合报销;对符合分级诊疗、规范技术转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统筹区域内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及市内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对于符合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条件的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保险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截至8月底,为4487名贫困人口就医,按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提高比例多报销15万元,为11名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多报销4.51万元。
开通“绿色通道” 让贫困人口就医更便捷
“现在好,专家不但上门为我们看病,住院后,还多次邀请省上的专家为我会诊,这不住了10天院了,费用都是医院给贴的。”65岁的李根花逢人就夸医疗扶贫政策的好处。李根花住院期间除了享受到“先住院,后结算”服务,医院还为他安排了特困病房。
当带上新的助听器,听到外界的声音,宜君哭泉村的贫困户赵石山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眼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在市人民医院进行帮扶贫困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赵石山有听力障碍,近日,组织该村贫困户来到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做好贫困人口的就医工作,铜川市印发了《关于开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的通知》,实行门诊统筹,贫困人口就医时优先挂号、优先就诊,开通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设立扶贫病床,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
健康扶贫团队不仅为贫困人群送去了“建康”,也把国家的分级诊疗,合疗报销、民政救助等优惠政策送到了他们手中,有效织牢农村群众的健康“底网”,有效地提高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周培生田晓斌)宜君县五里镇创新性地提出“1+2+3”产业发展模式,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工作。“1+2+3”产业发展模式具体为“一统、二领、三联”。“一统”是党建统领,“二领”是合作社、企业...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