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评级信用户贷款发放现场
????田间地头采集农户信息
通讯员 刘转转
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建设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农户、村镇、商户和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培育城乡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信用工程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的作用,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
铜川全市面积38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辖内有21个乡镇、17个街道办事处、74个社区、358个行政村,其中印台区、宜君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在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农村营业网点,农村金融服务要求日益增长的关键时刻,铜川信合作为全市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业务规模居前、经营机制灵活、结算手段先进的现代化金融机构,坚持“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城市社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将2016年作为信用工程建设年,举全市之力,以农户信用建档评级授信、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为重点,力争用2年时间,实现农户贷款像取款一样方便,小微企业提前授信随时用信的目标,在全市经济提速转型中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和带动作用。
信用工程建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基础,是信贷需求的重要环节
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农民、农村、农业要想有立身之本,就要靠诚实守信,如果农民都能够在诚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么农村的现状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有了可靠的基础。铜川信合率先在全市实现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让农村居民真正享受金融服务不出村的同时,把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将实施信用工程作为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推进。通过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规模,不仅能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问题,使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得到满足,更有利于促进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以“双基联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助力***
铜川信合办事处秉着先行一步的工作态度,在2016年年初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要求,强调“在落实好信贷流程管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两大市场,强力推进信贷基础工作建设,在下半年乃至下年度,全市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户、小微企业信用建档评级授信、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上。”
自6月份开始,铜川信合以“双基联动”为抓手,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基层信用社与基层党组织合作,扩大农户建档评级授信覆盖面,促进小额信用贷款发放,提高金融扶贫精准度。截至目前,各联社与辖内所有基层党组织的合作协议已全部签订完毕,明确了双方合作目的、方式、内容、职责边界和权力义务等内容。建立了“双基联动工作站”,确定了专职联络员,并在有条件的工作站布设“助农E终端”,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双基联动工作站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延伸服务机构,协助完成农户经济档案的建立。
各联社与区委组织部联合推动“双基联动”工作尽快落实,其中王益联社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共同召开“双基联动”推进会,王益区黄堡镇、红旗街道办、七一路街道办等七家办事处分管领导和59个行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会,统一共识,形成合力,全面推开此项工作。同时,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在全市各营业网点,统一主题,统一时间,开展了“落实加强双基联动和信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主题宣传活动,增进公众对“双基联动”和信用工程建设的理解和参与。
在开展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的同时,加强与人民银行、扶贫办、民政等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为***提供保障。各联社通过召开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暨***小额贴息贷款发放现场会,举办金融扶贫专题培训会、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启动仪式等方式,有效实施贫困户“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和涉农企业(合作社)贷款业务,切实解决了贫困户、企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试点先行,规范全市信用工程建设模板
办事处统筹部署,并将小丘镇独石村定为全市信用工程试点,从四家联社抽调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组成全市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小组,实行专人专管,全面掌握指导思想和操作流程,全程参与农户建档评级工作。同时大胆调用刚入职的新员工,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的优势,结合其他地市兄弟联社的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并制定了《铜川市农村信用社信用户(村、乡<镇>)建档评级指导意见》及《铜川市农村信用社信用户评定工作操作流程》。
试点工作前期,耀州联社与独石村村委会进行充分对接,明确建档评级的内容和目的,签订了“双基联动”协议书。召开了“信用户(村)评定工作动员会”,向村民代表宣传和讲解信用户评定工作,张贴贷款拖欠公告书,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完善农户经济档案的重要性,提高其“守信者容、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用信意识。同时明确对涉黄、涉毒、涉赌、涉黑的农户,从事高利贷放贷、非法经营,服役、无业、长期游手好闲和不孝顺父母、信用观念不强、无故拖欠他人及金融机构借款且形成不良贷款的农户实行一票否决,只予以建档,不允许进行评级、授信。
建档评级过程中,试点工作小组采取以村组为单位,集中、逐户进行信息采集的方式,灵活调整作息时间,错开农户下地劳作的时间,选择在11点至15点与18点至21点之间入户采集经济基础档案信息,在其余工作时间进行资料整理和电子档案录入。在进行多天的宣传和信息采集后,农户对建档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且更加支持,积极主动邀请工作小组人员提前对其进行信息采集,甚至追到田间地头要求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建档评级。
在农户经济档案采集完成后,由初评小组根据无记名投票,进行等级评定,参考一票否决项,测算出信用等级和预授信额度。随后由村组组长和当地有声望的村民代表组成复评小组,综合考虑后进行民主复评,确定评级最终结果。复评完成后次日将评定结果在村委会醒目位置张榜公示,公示期3天。期间有异议的由信用社复审和重新认定。在确定最终评定结果后,信用社根据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给予授信,并向符合条件的信用户发放富秦家乐卡。
全面“复制”,信用工程建设初显成效
在独石村试点基础上,全市共选定具有代表性的5个行政村及1个社区进行二次试点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完善细化操作流程,更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截至9月中旬,全市二次试点工作已接近尾声,并初步取得成效。在全市的试点工作中,已建档1899户,建档面达32%;已评级1050户,评级面达18%;已授信263户,发卡90户,共计授信金额1028万元。
在按照统一的工作步骤和流程对试点村民进行建档评级后,王益联社、印台联社分别在辖内的小豆村和孙家砭村举行授信发卡现场会,当场给具有授信评级资格的信用户进行发卡。让农户切实体会到了信用工程建设的便利性和优越性,进而主动参与到信用工程建设中。同时也教育农民群众珍爱自身信用,养成按期还款的习惯,有利于净化农村信用环境。
为避免进度慢、成效低、反响不够等问题,全市后期将采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工作战略,让抽调辖内参与试点工作的客户经理回归各信用社,重点负责本信用社农户建档评级工作,推广在试点工作中学习积累的经验。各信用社同时开展工作,进村(社区)集中宣传,并选定信用状况好、家庭条件优、主动配合信用社工作、不常年外出且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先行进行建档评级,在建档、评级结束后的公示期间,迅速转移到下一个行政村进行农户经济档案信息采集,在建档、评级结束后随即返回上一个行政村进行授信、发卡业务。以此循环流程操作,确保年底前对每一个行政村“点一把火、撒一把种子”,以此保证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上下合力,共同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
在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以来,铜川办事处领导分别带队下乡调研,实时了解工作进度,现场指导工作开展。在信用工程建设中,全市系统形成了“抓信用工程建设,就是促发展,控风险、增效益、优环境、抢占市场、提高收入的必要途径”的共识。全员充分认识到农户经济建档评级在促进信合持续发展和重塑信用文化重要性。
在多次下乡调研过程中,办事处工作人员认真解答各联社在建档评级具体工作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解决办法和可行途径,并要求统筹兼顾,不走捷径,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将农户建档评级工作和拓展客户、推广业务、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有机结合,巩固农村市场,服务“三农”经济发展。
同时,铜川办事处邀请省联社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的两位专业人士来铜,对全市信用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交流和指导,重点针对农户经济档案电子化建设的信息采集及系统录入、工作流程、指标的量化和评级授信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培训,逐一解答各联社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今后,铜川信合将以试点经验为模板,加大对好典型、好经验、好模式的宣传,广泛开展经验交流、成果推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吹响加快推进农户经济建档评级的号角,全力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形成全社会关于支持、合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普惠金融建设成果,在2017年底前实现农户建档评级全覆盖的目标,并为所有的授信客户发放“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富秦家乐卡,有效降低农民融资和准入门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冰剑通讯员王会萍)“这些化肥的进货渠道必须要正规,一定得保质保量,有问题我们就要严查。”近日,在宜君县惠丰生产资料公司直营店里,县供销联社的工作人员对店内经营的产品逐一进行检查...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