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明用传统的木制工具包干压榨白色的豆干。
■ 本报记者 姜蕊 文/图
吃过臭干的人说,这是一种让你由紧皱眉头不愿尝试到欲罢不能的奇特味道。也有人说,我们吃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乡愁,一种沉浸在时光里的味道,任凭时间空间的转变,却不曾忘掉的美味。
提及太平臭干,不得不提西联镇汀洲村太平街上的庆丰豆腐店了。走进这家久负盛名的老店,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带着岁月的痕迹和乡村淳朴气息的木制工具,阵阵豆香扑鼻而来。店主汪金明正在将一碗碗黄豆装进磨浆机中,很快乳白色的浆液从机器中流淌进盆中,“小时候用石磨人力推,现在有了磨浆机,省力更省时多了。”在汪金明的记忆中,从小他便看着父亲做臭干,15岁跟着父亲学做臭干,就这样一干就干了将近40年。汪金明指着磨浆机说,除了这个机器外,其他的全靠传统手工,这样做出来的臭干更劲道,口感也更佳。
随着第一道工序的完成,老伴刚刚烧好的一大锅开水派上了用场,汪金明在大锅上方架好网筛,将混入开水的浆液倒入网筛中,豆浆与豆渣分离开来。随后,汪金明在烟雾缭绕中完成了烧煮点浆、包干压榨等工序,历经好几个小时,一块块大小均匀的白干就此诞生。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的环节,从白干变黑干,从香干变臭干,还得经历一整晚的浸泡。“这些白干需要在秘制的卤水中浸泡一晚,直到第二天清晨5点左右才算完工。”汪金明说,他们尚未将臭干准备妥当,店门前便已经来了不少排队等候的顾客了。
“我们每天最重要的是就是认真做好每一块臭干,至于销路这块,我们丝毫不担心。”汪金明自豪地说,每天制作的成百上千块太平臭干几乎在清晨时分都被一抢而空,“很多都是老主顾、回头客,他们一般提前预定或者很早来排队。”汪金明说,每年年底他们都要做到腊月三十,为的就是不让顾客失望而归。“购买我们太平臭干的不仅仅是铜陵本地人,还有一些外地人,甚至还有从台湾回来省亲的客人也爱吃我们的太平臭干。”汪金明笑着说,对于顾客的青睐,他深感荣幸,他也会用一如既往的美味来回馈大家。
“做臭干的手艺是由祖辈传下来的。”汪金明说,父亲教授这门手艺时常常强调一句话,“做臭干就跟做人一样,一定要真材实料。”正是父亲的这句话让他用匠心做出了令人啧啧称赞的臭干。汪金明坦言,做这门手艺起早贪黑,夜里都睡不了几个小时,辛苦劳累可想而知,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当初学做这门手艺是为了图个生计,现在是希望将它好好传承下去。”汪金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洪涛朱敏)3月15日,市市场监管局从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中随机抽取2家网络餐饮企业,并随机匹配4名市场监管执...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