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盼亮
搭建大棚、采摘果蔬、育苗移栽……春节期间,当人们沉浸在合家团聚、走亲访友的节日喜庆氛围中时,义安区老洲乡的农户却一直在田间忙碌,甚至守着大棚过年,为今年丰收播撒下希望。
2月24日,正月初九,记者来到位于老洲乡的万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200亩果蔬种植基地,只见工人们正在忙着搭建大棚,修剪苗枝,一旁的草莓大棚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几位市民正欢快地采摘成熟的草莓。
“这段时间走亲访友的特别多,很多人都特意来我们这采摘新鲜的草莓当作礼品。正月里这几天就已经出售了六七百斤。”该公司负责人贾玲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该公司一直有人值班,除了方便市民采摘,还做着一些必要的大棚管理工作。“大家辛苦一年,过年总是要在家好好过的,所以我们从正月初五才开始安排工人开工,之前都是我们自己守着大棚。”
在草莓大棚的另一侧,蔬菜大棚里大蒜、菜薹、茼蒿等上市蔬菜长势喜人。“蔬菜种得不是很多,就10亩地,不过每天也要向市场供应两三百斤蔬菜。”而在育苗大棚里,西瓜、甜瓜等瓜果也已探出嫩绿的瓜苗。“这是今早才移植的,四五月份就可以上市,预计每亩能有2000多斤的产量。”贾玲指着一排还散发着新鲜泥土气息的西瓜苗地告诉记者。
同贾玲一样,光辉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周海胜在整个春节期间也都没闲着。“除了除夕,其他时间都守着大棚。”周海胜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给工人放了假,但田间管理却一天都不能耽误,因此他们夫妻二人就一直住在大棚旁。“根据气温和湿度,一般是上午九点左右把大棚保温膜掀开放放风,下午四五点再把膜放下来。”
当记者来到周海胜的蔬菜大棚时,他们夫妻正带着工人在大棚里移栽西红柿秧苗,他负责测量行距、打坑,工人移栽秧苗,妻子则在秧苗栽种下后浇一遍定根水。
“有人说冬天是农闲时节,但我们一天都不能闲着。”周海胜说,他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育苗,为了防止菜苗冻伤,除了原本的大棚保温膜外,他们还加盖了一两层保温棉,目前正开始移栽西红柿秧苗,青椒、黄瓜、丝瓜等秧苗也将在十几天后开始移栽。
4个大棚的西红柿秧苗刚刚栽下,来不及稍事休息,周海胜又忙着带着工人搭建拱棚。“早晚气温低,刚栽下去的幼苗经不起冻,得趁气温下降前把拱棚搭好,再盖上膜,不然就白忙活了。”
人勤地不懒。下午4时许,天降小雨,不少农户还在田地里忙碌,新春的希望也在雨水中播撒。
新闻推荐
记者殷熹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习俗,但为了保证节日期间安全供电,在供电部门仍有许多员工像往常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着电网的正常运行,以特殊的方式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2月1...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