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方毅 记者 吴彬)义安区钟鸣镇有一位智力残疾人员近二十年一直没有户口,要不是家庭发生变故,其无户口问题还一直蒙在鼓里。该智力残疾人所在的村委会和家属来派出所请求为其解决无户口一事,钟鸣派出所民警进过调查、走访、核实、查询、采集、比对等工作,终于让该智力残疾人落户。
该智力残疾人员于2000年左右被辖区村民后某从外面带回,并于2001年生育一子,已经生活将近20年,形成事实婚姻。其本人不善语言交流,对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等家庭及身份信息一概不知,随身也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信息。后某不幸于2017年因病去世,母子俩就一直依靠后某的哥嫂照顾。来本地近20年一直没有户口,后某的哥嫂曾到村委会反映,由于她无法开口说话,只听讲是云贵地区人员,外界都不知道她来自哪里,叫啥姓名、年龄多大、亲生父母是谁,户口问题无法得到落实。
2018年1月,钟鸣派出所接到村委会和后某家属申请后,高度重视,考虑到其家庭实际情况,决定对这位智力残疾居民户口进行补录,由于其先前户口状态无人知晓,为了慎重起见防止户口重复登记,辖区民警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意见》及《铜陵市公安局无户口人员落户细则》规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采集照片,进行人像比对。民警提取了与其相似度较高的20例人口信息,通过人像比对和查询比对,未发现有类似人员信息。二是采集生物样本,进行DNA比对。由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进行比对后,在数据库中也未发现相关人员信息。三是调查、走访、核实。民警数次实地走访了解情况,期间共走访包括日常照顾其生活的哥嫂及亲戚、村委会人员、镇计生服务人员及邻居数十人,形成文字材料百余页。四是多次列入所务会讨论。为了给其确定准确信息上户口,根据村委会的情况说明和为了方便其生活,确定姓名,拟定出生日期,钟鸣派出所务会多次讨论,并请示上报市局及分局业务部门,决定按拟定的姓名、出生、拟编身份证号码进行上报补录户口,正式确定其身份信息,对外张榜予以公示,并于9月6日在村委会干部的陪同下由辖区民警亲自将打印好的户口本送到该居民手中。下一步将安排人员上门为她办理身份证件。
钟鸣派出所本着以人为本,照顾弱势群体的原则,与镇民政、计生及村委会等部门一起解决智力残疾人员的户口问题,有了户口,政府其他部门将帮她办理残疾证和低保,让她的生活有保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蕊路璐)“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别样亲。”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营造中秋节的节日氛围,9月12日、13日,市传...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