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身上的病、心里的烦,好像忽然就多了起来。近日,记者走访芜湖市多家医院发现,不管是门急诊量还是住院人数都往上涨。多位医护人员提醒市民,夏季尤其要保重身体,就诊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双方互相体谅理解。
门诊量过千 病房要加床
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记者看到,几个挂号窗口前都排起了队伍,导医台前年轻护士们正忙着咨询开单,接待预约的电话刚放下又响了起来。在门诊部主任蒋琴看来,这是入夏后最常见的景象。“现在平均一天有1200人的门诊量,碰到周二、周五的特色专家坐诊,如乳腺科专家、儿童内分泌专家等,人数还会上升,最高时超过1300人。”而在5月初,这个数字只是接近1000。
从疾病的类型来看,春季时占大头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已“退居二线”,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老人、小孩、白领上班族,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输液大厅一天少说有近200人”。蒋琴说,夏季人们出汗多消耗大,平时要多喝水,饮食清淡的同时保证蛋白质的供给,街边烧烤、卤味、海鲜等生冷食品要少吃,注意手部卫生。
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皖医弋矶山医院,记者也了解到,住院部的病床同样紧张,特别是妇产科、普外科、儿科等科室,往往需要加床。而且,这段时间的手术患者也多。分析原因,是很多人想赶在伏天到来前完成择期手术,以免天热影响伤口的愈合。
外伤醉酒真不少
除了常规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记者获悉,这段时间的急诊室也忙了起来。一院不仅要处理自己的急诊病人,还要配合120完成急救。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就有一位南陵县的老人骑三轮车跌伤,医护人员马上出车赶赴现场。
急诊室的护士韦波告诉记者:“多的时候一天能接诊30多位患者,少时也有七八位,白天夜间都有,比其他季节人多。”这些患者,有的是外伤、车祸,有的是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突发,还有一些是属于夏天特有的情况,比如出现中暑症状的高空作业者,呼朋引伴、不加控制的醉酒者,甚至还有火气上头的打架闹事者。
急诊室医生提醒,夏季人们穿着单薄,容易出现擦伤、烫伤等问题,平时生活中要尽量小心。室外工作者要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多补充水分,出现发晕等症状要及时离开操作岗位。特别提醒,夏季聚餐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吃些蔬菜和主食垫垫底,或先喝一杯牛奶以保护胃黏膜,不要空腹喝酒,不要同时喝碳酸饮料。如果感觉醉了,最简单的解酒办法就是喝蜂蜜水,果汁和柠檬茶也可以。
扎针别心急 医患多理解
夏季人们容易烦躁,为一点小事就光火,最近外地媒体也不时爆出因为没有“一针见血”家属与护士发生矛盾的事件。对此,一院的护士们也有所体会。门诊主任蒋琴是儿科护士长出身,她说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老年人心疼孙辈,责骂护士是常有的事,也有极个别的男士,激动起来甚至想动手。
不过,扎针不成功,并非全因为护士技术不好。蒋琴解释说,一些小朋友过胖,血管会很难找;一些小朋友扎完针喜欢乱动,针歪了也只能重打;还有因为家长的担心导致孩子本身的紧张和不配合,也不容易扎进去。如果是老年人,血管过脆、弹性不好、水肿等都会使扎针困难。
蒋琴说,对于输液病人,特别是小病号,如果发现存在不好扎针的情况,一开始就会选择技术过硬、有经验的护士来,一次没成功,会向家属诚恳地解释,“态度很重要,要‘以柔克刚\’”,真遇上情绪激动的,会请他暂时离场,并尽量安抚孩子。
当然,蒋琴也碰到过很多家属,不仅没有指责护士,还反过来鼓励她们,让她们不要紧张,慢慢找准血管。对此,护士们十分感谢。蒋琴给记者算一笔账,输液厅护士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忙起来一个人要为四五十人扎针输液,所以非常希望得到家属的理解。“家属和护士的目的是一样的,‘一针见血\’也是我们最想的,这样能尽快给患者治病,让患者少受罪。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大护士的心理压力,希望大家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作为医护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患者和家属请保持平常心,尽量配合治疗。”
记者 程茜 文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作为本届世界杯最靠内陆的场馆城市,马瑙斯(Manaus),躺在亚马逊河流域的货运码头上已近500年。这座由原著居民建立的村落,在与世界不断接轨的过程中,正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不断演...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