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南陵新闻 > 正文

一段封存千年的历史辉煌大工山古铜冶——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7-28 20:15   https://www.yybnet.net/

南陵县西南茂密的森林中隐藏着一个千年的秘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群专家学者的脚步惊醒了这片沉睡的山林,也揭开了这个秘密,这就是大工山古铜冶,一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历史辉煌。

一、重见天日的历史奇迹

巍峨峻峭的九华山脉纵横绵延数百公里,它的末端一直伸展到南陵境内。这里山峦滴翠、盆地相间、植被丰盈、郁郁葱葱,其中号称“一邑镇山”的大工山,海拔558米,古人曾赞之:“天半芙蓉争削翠,案头一点是工山”。每年秋季,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种颜色呈玫瑰紫、绚丽夺目、异香扑鼻的野花,其花冠形状酷似牙刷,当地人称之为牙刷草,它的学名叫“海州香薷”。在富含铜矿物质的土壤环境中,一般植物无法生存,而海州香薷却能茂盛生长,故人们又称之为“铜草”。因此,它也成为一种铜矿的指示植物,哪里有铜矿哪里就有铜草。

1984年,南陵县文物部门在开展文物普查中,来到了这片盛开着大片铜草的山谷,沿着铜草的指引,考古工作者在人迹罕至的大工山深处,发现了一处在当地被称为“破头山”的地方。这里的地貌十分奇特,山腰以上光秃秃的,缺少植被,山坡表面堆满碎石,坡度超过六十,异常陡峭。在海拔数百米的山顶上塌陷出数个大坑,深达四五十米,有的坑底积满雨水而深不可测。在塌陷后的坑壁四周,有几个现象吸引着调查者的注意。它们看起来像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坑道,因为山顶塌陷而暴露出来。坑道并不宽,似乎只能容纳一两人匍匐进出。在破头山周围,文物考古工作者还陆续发现了多处古人生活及烧烤的痕迹。

这一发现,引起了安徽省芜湖市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198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根据南陵县文物普查情况对南陵境内这些发现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复查,最终确定了它就是湮没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铜冶遗址。1987年由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的铜矿课题组开始了为期近十年的考古发掘,在以大工山区为全部以及戴镇、麻桥、桂山、绿岭、何湾、丫山等地,大约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44处西周至宋各代采掘铜矿和冶炼的遗存。其采掘与冶炼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山上采矿、山下冶炼,围绕铜矿资源布局,形成几个相对集中的采冶中心小区。

1996年11月,大工山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两千多年的铜冶基地

古老中国的青铜文化曾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从象征权力的九鼎到形状各异的炊具、酒具,从战争中的各种兵器到用来交换的各式铜币,无论是造型之奇妙、魁伟,还是技艺之精湛、完美以及数量之巨大,都令人感叹不已。然而,在长期的考古发掘中,在黄河流域都未找到大规模的古铜冶遗址。尽管在山西、河南也有一定的铜矿资源,但其量远远无法满足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需要。那么,铸造这些青铜器所需的大量原料来自于何处?

翻开我国的矿产分布图,人们不难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蕴藏着一条巨大的成矿带,在这条成矿带上,有着丰富的铜矿资源。同时,铜矿区内森林茂密、气候适宜,河流纵横,燃料、原料资源丰富,水运交通便捷,为铜矿的开采、冶炼、运输,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南陵的大工山所在的安徽沿江地区正处在这一成矿带上。据《尚书·禹贡》记载:古时南方的荆、扬两州是重要的产铜地。(芜湖地区历史上属于古扬州)“厥贡惟金三品”,向北输送到中原地区。古人称铜为金,此处的金就是铜。西周金文也有记载,当时的周王朝屡次对南方用兵,就是为了攫取铜资源。《仲·父鼎》:“征淮夷……俘吉金”。淮夷是居住在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古老民族,其地之南就是长江沿江地区和皖南丘陵地区的产铜区。可以说,周王朝对淮夷的用兵正是出于对铜的需求。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曾考证:“中国南方江淮流域下游,在古代是被认为青铜的名产地”。南陵大工山地区的考古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南陵铜矿资源分布在白垩纪燕山运动时期火山爆发后产生的矽卡岩型地区内,是呈巢状或株状分布的“鸡窝矿体型”,含铜品位较高。在长达两千多年的铜矿开采与冶炼中,这里为各地输送了大批铜材,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铜冶基地。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长达2300余年的时间里,大工山铜矿采冶、炼铜十万余吨,其量可供打造百万件的青铜器,为中华青铜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铜冶一般分为采矿、冶炼、铸造三大过程,南陵大工山古铜矿从采矿到铜料加工生产基本形成了一条生产链,在相对封闭的小区内完成。

1、采矿。南陵古代铜矿所展示的采矿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露采;二是浅地层群井开采;三是深地层群井开采;四是以采场为主,井巷为辅的深井开采方法。采掘手段主要是用金属工具来凿撬矿石,部分矿区也采用了 “火焖法”,即先用火烧烤矿石,再用水浇或覆土,使矿层热胀冷缩,产生开裂酥脆,再用工具凿撬剥离矿石。这种方法对于岩性较硬的矿层采掘是较为省工省力的。井下排水则通过人工提升或简易的辘轳装置和水车等逐级提升解决。井下通风,则是依靠封堵废弃巷道而产生的自然风流来解决。

2、冶炼。基本为火法炼铜。目前已发现先秦的竖炉和宋代的地炉。塌里牧的炼渣含铜量较低,与现代炼铜废渣含量标准几乎接近,说明当时已具有较高的冶铜水平。

3、铸造。在江木冲、西边冲等先秦炼铜遗址内,出土有铜锭、铅块并有石质工具范,这些铸造遗物的存在,表明当时曾利用炼铜地点的有利条件,设置作坊,进行简单产品的加工。从铅料分析,其用途是用于铸造青铜器的配方原料。当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青铜器为铅青铜,有别于中原的锡青铜,一些专家认为铅青铜应是吴国青铜器的铸造传统。

三、辉煌的冶炼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南陵大工山古铜矿遗址群的全部内涵,就是一部中国矿冶史缩影。与古矿冶有关的遗址、遗物、文献资料、测试数据表明了最迟在西周,这里的先民就掌握了熟练的铜矿采冶技术,并有了相当规模的采铜、铸铜活动。南陵古铜矿采冶经历了周、秦汉、六朝、唐宋,延续时间长达二千余年,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是“冶铜史上的奇迹”。

古代火法炼铜技术主要采用了三种工艺:一是氧化矿石直接还原熔炼成铜,即“氧化矿-铜”工艺。二是高品位的硫化矿石,经多次焙烧脱除硫后,再还原熔炼成铜,即“硫化矿-铜”工艺。三是低品位的硫化矿石先培烧炼成冰铜,再将冰铜经多次部分脱硫焙烧,熔炼成高品位的冰铜,然后将冰铜作最终焙烧脱硫还原成铜,即“硫化矿-冰铜-铜”工艺。

“硫化矿-冰铜-铜”工艺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种工艺,目前世界上开采硫化铜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我国硫化铜开采见诸于文献史料记载的历史是在宋代。在江木冲周代遗址中发现了十余块冰铜锭,经过现代科学测试,其含铜量在96.6%,含铁量2.5%,为铜铁合金,是冶炼硫化物铜矿的产品。由于冰铜是开采硫化铜的重要标志,它的发现说明我国至少从西周起,就采取了“硫化矿-冰铜-铜”工艺的生产流程,代表了该时期冶铜的卓越水平,从而,用实物改写了我国金属铜开采冶炼的历史。

大工山古铜冶在焙烧设施上,早期采用了堆烧法。到先秦时期已经使用了鼓风炉,其形式有竖炉、地炉两种。燃料采用了木炭。但在塌里牧地区的六朝至唐宋遗址中发现了大批煤渣,这些煤是用来焙烧,还是直接炼铜,尚有待于考证、研究。不过,它至少说明,当时芜湖先民已经在金属冶炼中大量地使用煤做燃料,这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铜矿的大量开采与冶炼,对铜器的铸造生产也发展起来。在大工山地区,出土了一些用于铸造的石范,发现了铸造场。1988年在南陵出土了春秋早期“龙耳尊”,它是青铜铸造、焊接技术在吴越地区运用的典范,具有典型的吴越文化特征。

青铜器的铸焊技术,是将分别铸造成形的青铜部件用浇铸填充金属液的方法固定连接成一体的一种工艺,故称之为铸焊法。“龙耳尊”腹部两侧对称设置一对大双龙耳,龙耳与器身结合部有一堆金属,表面颜色与器身相似,说明龙耳与尊体是分别单独铸造成形后,采用在两者结合处浇注青铜液的铸焊方法牢固连接成一体的。它是用本地的铜原料,由本地铸造工匠制作的具有当时中国南方最高工艺水平的精美青铜器。此尊被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选中的唯一一件青铜器,参加了北京奥运园区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可谓南陵的“镇县之宝”。

大工山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辉煌后,进入了国力衰弱的南宋时期。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为加强内部统治,严格控制具有重要经济、军事价值的资源性矿产的开采。时任南陵知县的郭尧在上报朝廷的《申免工山坑冶札子》中,以矿工拢乱社会治安、私自铸造货币破坏金融秩序、破坏风水、惊触神灵等理由,请求封山禁矿。从此南陵境内的铜矿开采、冶炼业关闭消失,历史的繁华随之消声匿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它深深地掩埋在大山深处。一度的喧嚣转为沉寂,一段历史的文明就此沉睡了千年。

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再度发现了这段曾经消失的历史,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辉煌。这是芜湖人的骄傲,是祖先留下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一部埋藏在地下的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 金卫东

新闻推荐

砍树被阻止 他竟砍起人凶手逃亡13年后选择了自首

这是一起发生在14年前的凶杀案,为一棵小小的桐子树,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村村民孙某某持砍刀,将同村村民孙某乙一家三口砍倒,结果致一死两重伤。作案后,孙某某潜逃13年,沦落为一名...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段封存千年的历史辉煌大工山古铜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