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钟斌
芜湖被誉为“创新之城”,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融入城市的灵魂。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傻子瓜子”,到今天享誉海内外的奇瑞汽车;从产销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海螺水泥到自己研发、设计、建造的亚洲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坚持自主创新一直是芜湖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的芜湖,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产品80个,新增安徽省名牌产品12个。专利申请量3750件、授权量2196件,均居安徽省首位。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双核”之一,善谋发展的芜湖又将如何抢抓机遇,发挥“核”动力?
“芜湖在经济发展中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当前,我们要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重大机遇,在创新中承接,在承接中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而努力奋斗。”两会期间,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观念创新:引爆“核变”
观念新,铜变金。创新需要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变革。
思路超前、喜爱创新的人在芜湖曾经被讥笑为“泡泡子”(好吹牛皮的人),为此,芜湖市加强了“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的弘扬,形成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
芜湖大胆创新,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008年以来,芜湖接连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关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等,其中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带动性强的投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方式,在土地价格、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
芜湖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在全国中等城市中最早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如今不仅审批项目大幅“瘦身”,审批时限也缩短到2天。 (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纵深推进“三提升”工程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