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的加快,经济利益的纠葛增多、人们心理压力增大等原因,发生在亲属之间的犯罪案件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为此,笔者日前到某县检察院进行了专项调查,在调查中,检察官告诉笔者,该院2009年受理亲属之间的犯罪案件5件5人,占受理批准逮捕总数的3.8%,今年1至6月份,受理亲属之间的犯罪案件4件4人,占受理批准逮捕总数的5.3%,呈上升趋势,其案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欠缺。
该院受理的亲属间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超过五分之四,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接近一半,他们有的是居住在偏远地区,有的是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很少接受法律教育,当与亲属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如胡某的丈夫外出务工,其公婆经常打骂胡某,胡某实在忍受不了,2010年1月21日9时许,胡某乘公婆外出之际,将“甲胺膦”农药倒入公公平时喝的“金芜湖”酒中。同日中午,公公喝了“金芜湖”酒后,出现心慌、头昏、呕吐等中毒症状,经抢救脱离了危险。胡某以涉嫌故意杀人(未遂)罪被依法逮捕。
二、家庭纠纷诱发犯罪。
妇女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对维护家庭的稳定、团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极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然而当她们自身受到侵害,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的妇女就会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对侵害她的人予以反抗。如程某与丈夫伍某为了一些家务琐事,由小吵到大闹,“内战”不断升级。加之程某怀疑伍某有外遇,因此加剧了两人之间感情的恶化。于是程某产生了毒害丈夫的恶念。2010年2月20日10时许,程某将农药投放在家里的汤圆粉和饭菜中,幸亏被他人发现,才未酿成恶果。
三、犯罪手段残忍,暴力性突出。
在9起案件中,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6件,占66.7%。在这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用刀捅致命处、手掐脖子、猛砸、斧头连砍、绳子勒脖子、被子捂、下毒药等犯罪方式致使被害人毙命,其中,刀捅致命处是最常采用的,共有4件,占故意杀人犯罪案件的44.4%。
四、故意心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9起案件中,均是故意犯罪案件。在实施犯罪时,9名犯罪嫌疑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均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殷某与妻子因琐事发生争吵,拿起菜刀放在妻子的头部并连砍数下,他明知这种行为必然致妻子死亡或受伤而仍决意为之,追求妻子死亡或受伤结果的发生。
五、封建思想残余未尽,夫权观念大有市场。
有的农民认为“打自己的老婆”是夫妻之间的私事,是老百姓的家事,别人无权干涉,更算不上违法犯罪。如姚某常因小事对妻子拳脚相加,妻子带着满身伤痕跑回娘家提出离婚,姚某遂产生杀死妻子的念头。2009年10月4日15时许,姚某将妻子推倒在地,掐住其颈部,用羊角钉锤对其头部猛砸,致妻子死亡。
六、犯罪主体具有多样化特征。
犯罪主体大多为成年的青壮年人,90%都是初次犯罪,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主要表现为具有或多或少的狭隘、自私、猜疑、偏执、冲动、易怒、自控能力差、暴力倾向等性格特点。如脾气暴躁的周某因宅基地与妯娌王某发生纠纷,则怒气冲天,拿起扁担朝王某头、腹部打击数下,致其重伤。
七、犯罪嫌疑人案发后的表现不同于其他犯罪。
亲属间犯罪案件案发后,相当数量的犯罪嫌疑人没有逃跑,而是心理表现相对比较平静,也有一些人试图自杀。有的则主动投案自首,等待政法机关的处理。
为对亲属间犯罪案件采取对策加以防范,笔者建议:
1、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要引导农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依法生产观念和依法维权观念,着力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使人人学会用法律武器处理矛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要搞好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使人们正确处理好家庭中发生的矛盾,营造出“善良、忍让、理智、懂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转变司法理念,开展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那些主观恶性不强、危害不大的亲属间犯罪案件,要采取教育和挽救的措施,让犯罪嫌疑人有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的机会。
3、做好调解疏导工作,让矛盾及时化解。亲属间犯罪案件是发生在亲属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在发生矛盾时,有的当事人碍于情面,不愿家丑外扬,有的当事人为了家庭、为了儿女,自我忍受,很少对外人讲。因此,要在农村村组一级建立群众调解机构,吸收村组干部和当地德高望重的村民参加,使矛盾早发现,早调解,及时疏导化解矛盾;乡村干部要履职尽责,经常深入农户,及时调处各种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4、建立心理干预和治疗机构。亲属间犯罪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实施犯罪前,大都经历了心理上的矛盾和反复比较权衡的过程,如果此时有专门的心理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治疗,那么有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程炳武
齐国
新闻推荐
据安徽日报10月8日报道(沈宫石)记者日前从长航重工芜湖江东船厂获悉,经过安徽省船舶工业办组织的14位国家级专家现场评审,该厂获得国家一级I类钢质船舶生产许可资质,成为安徽...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