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术类考生,高考专业课试卷就是3张绘画作品,老师会如何打分?一张试卷,要想通过“熟人打招呼”,得“人情分”的机会能有多大?
试卷划分10个档次
在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美术高考阅卷现场,5个老师并排坐成“一”字形,每人手中拿着一个小键盘,看着对面工作人员举起的考生试卷,直接按键划归档次,最后由工作人员报出试卷最终确定的档次。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试卷上的考生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都已被封住。
据安徽省2010年美术高考阅卷专家组副组长李锦胜教授介绍,首批抽调的18位阅卷老师分成三个组,开始对考生试卷进行“粗分档”。
粗分档就是,先由工作人员把试卷分散,由评卷教师按照优、良、中、差和规定的各档试卷比例,对试卷进行初分档,分档结果由工作人员录入计算机。然后,再从全省抽调12位阅卷教师加入,对已经分成四个档次的试卷再进行“细分档”。
和往年对着作品举牌分档不同,为了减少阅卷教师之间的相互干扰,安徽省首次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将试卷分为优、良、中、差10个档次。分档之后,再由工作人员加盖档次章。
而这些还不够,“细分档”之后的三天里,三位来自外省的专家还要对已经分过档的试卷再进行个别调整,把个别分档不当的试卷拿回去重新分,防止“人情分”出现,再由纪检人员加盖档次更正章。
最后,才是按照档次给分,统计合成。
一张试卷过19双眼睛
据省考试院副院长沈滔介绍,一张试卷从进入阅卷现场,到得出分数,最少要过五关。而这“五关”,每张试卷都要经过至少19双阅卷教师的眼睛,才能给出最终的分数。
其中,分优、良、中、差要过6位老师的眼睛;粗分档经过5位老师来看;细分档过5双眼睛;最后3位省外专家再复核。而在这“五关”中,全部是由工作人员手执试卷,阅卷教师没有一人有机会接触试卷。
在分档过程中,5位老师的意见能统一吗?“这个很容易解决。”李锦胜教授介绍,如果把“中”档次细分为六、七档,5位专家少数服从多数,如果把“差”划为八、九、十档,则是取平均值。纵观整个分档过程,在一些家长中传说的“通过熟人打招呼得‘人情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安在线)
新闻推荐
除隐患 保安全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