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参评作品片花集锦
电影节背后的那群年轻人
微电影紧张拍摄中
柏林、戛纳、威尼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当这些电影节举办时,我们都能及时了解到最新资讯。但尽管如此,说起这些电影节时,芜湖人总感觉还是有点遥远。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个电影节,而且突破了芜湖的范围,已经举办了两届,这就是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
有爱好 有梦想 才有创意
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由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牵头,联合了芜湖多所高校共同主办,是安徽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高校大学生电影节,填补了安徽省微电影节的空白。电影节以美丽电影、魅力青春为主题,用微电影讲述精彩生活、记录动人故事,为青春留下美丽的符号。初冬的一个上午,记者在安师大花津校区见到了电影节发起人之一的凌先静。一个阳光的小伙子,下巴刻意蓄起的一小簇胡须,给人一点准电影人的感觉,言谈间,却流露出一丝腼腆。说起电影节的来历,凌同学侃侃而谈,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整合涉及多个学院的新闻、广告、摄影、动画等专业而成立,为电影节的举办提供了成熟条件。凌先静与同学刘凯等人敏感地抓住了这一契机,提出了举办芜湖大学生电影节的建议,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2011年,在传媒学院领导的关心下,电影节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并得到了市各大高校的积极响应,吸引了省内外其他高校的热情参与,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芜湖大学生电影节正式更名为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
从想法到行动 其实不简单
聊起第一次筹办电影节时的艰辛,凌先静告诉记者,一开始有这种想法时,大家都满腔激情。可到了具体筹办时,大家才发现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资金、设备、与其他学校协调、电影节的宣传推广……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如果说宣传推广等方面还能借助个人能力解决的话,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对于少有个人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们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筹办一次电影节,保守估计得2万元,尽管学院方面有一定的支持,但大部分资金还得靠他们自己筹集。“为了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我们几乎跑完了整条步行街上的所有写字楼,推广宣传电影节,以拉到赞助。”凌先静苦笑着告诉记者:“刚开始大家都不习惯这样的‘抛头露面\’,但为了电影节能够顺利举办,只能自我突破,在一次一次拒绝中学会从容应对。因为是第一届,没人了解,有的商家把我们当成推销的,更有的把我们当成骗钱的,遭遇的难堪和白眼在所难免。”而在拍摄电影节宣传片时,摄影师和主角都有过摔伤的经历。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他们的努力与诚恳,终于有一家商家同意“投资”电影节,他们获得了第一笔5000元的赞助,这之后,又有多家公司提供了支持,这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2011年5月,首届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在安师大开幕,共收集到来自省内以及上海、海南、广西等其他省市的优秀参赛作品80多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团中央以及省、市各大媒体的关注。有了第一届的成功经验,第二届电影节的筹办驾轻就熟,他们还与山东大学生电影节、襄阳大学生电影节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如今,又一届的电影节序幕早已悄然拉开……
一路艰辛 一路成长 一路收获
一路艰辛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成长、成熟。“在电影节筹备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好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有辛酸、有快乐,但更多的还是收获。”参与了电影节筹备的李希告诉记者。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新闻学教授、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沈正赋认为:“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是一个大学生实践的一个良好载体。在筹备电影节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要充当活动组织者、剧本创作者、导演、演员等多个角色,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电影节的举办,是第一课堂走向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现实、了解社会。同时,也让社会看到时下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为社会了解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回顾一路走来的岁月,凌先静表示,在遇到困难时,自己也曾经想到过放弃,但联想到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随之付诸东流,才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了下来。而如今回想起来,一群有想法的年轻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爱好与梦想走在了一起,并为之努力、奋斗,这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而一次又一次的电影节筹办经历也成为了自己珍贵记忆。
在采访最后,这个江北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再过半年,自己就将毕业离开这里,但坚信师弟师妹们会将这份责任传递下去的。“我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不只是师大的品牌,而且是芜湖的品牌乃至安徽的品牌。”小伙子眼睛透露出自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12月26日,杭长高速正式开通。这条高速虽建在浙江,但对密切浙皖两省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具有重要意义。经杭长高速,芜湖到杭...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