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开声启在村里开着一家日杂商店,这是他的生计。在当地,他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身份:是有名的乡土文人,尤其画得一手好画。
宣州区的沈村镇模村坐落在烟波浩渺的南漪湖南畔,几年来,这里也兴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作为一名文化人,老开理所当然的成为模村理事会成员之一,也是理事会里唯一的文人。
在村头,一座醒目的花戏楼矗立在那里,建起花戏楼是村里的一件大事。模村村民一直有爱好戏剧的传统,解放前就成立了剧团,后来有村宣传队、花鼓戏剧团,老开还曾担任村花鼓戏剧团团长。只是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花鼓戏剧团才不得已散了。“花戏楼从设计到彩绘,都是他一个人搞的。”在村民眼里,老开挺有本事,也贡献了很多。
见到老开:面孔白皙,很清瘦的样子,身穿蓝色长工作服在店里忙活着,显得很有书生气。怎么画得那样好?面对记者的疑问,他说:“我自小就喜欢画画,还因为会画,后来又做了漆匠。”说到建花戏楼,他打开了话匣子:为了把我们的花戏楼建好,我们特地到朱桥的固村、狸桥的正村、高淳的桠溪等地考察,还专门到芜湖黄梅戏剧团征求舞台设计的意见,集各家的优点,使我们的花戏楼建得既适用又省钱,还有特色。
老开说,那段时间,晚上理事会开完会,别人没事了,他还要接着熬夜,忙着设计花戏楼,有时几乎一整夜不睡觉。为使戏楼能防水防晒,保存时间长,他还开展了“研究工作”,经过网上查询,加之自己的经验,发现了一种叫做“丙稀酸”的颜料,具有很强的耐腐性,这个“独家发明”令他很自豪。
“做这些,都有报酬吧?”对记者的这个询问,他显得有些奇怪:“那不都是义务的!”也就是为戏楼彩绘的十几天才有报酬,一天五十元,而做小工的工资是一天六十元。他说,这是村理事会的规定,理事会成员做事要比小工低十块钱,起带头作用。而在这期间,附近南湖农场请他去绘文化墙,给出了1万7千元的报酬,他很干脆地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村里正在建花戏楼,你却跑到别的地方去赚钱,不怕村民骂你吗?
钱不是最重要的,替村子做点事才是快乐的。老开说,花戏楼竣工典礼那天,全村就像过节一样,在楼前的广场上摆了几十桌,全村人聚在一起,喝酒会餐,真热闹。由于设计免费,木工又由另一位监事会成员承担,最后一结算,模村花戏楼只花了30万元多一点,而换作其他地方,至少50万元。
在村中,随处可以看到很漂亮的墙画,不用说,都是老开的作品,这也成了模村的一道风景线。而在花戏楼广场的一侧,老开画的一组墙画则特别显眼,不仅非常专业,还很有创意。其中一幅是:一盘正在下的棋盘上,摆着诸如“以人为本”、“乡风文明”、“优生优育”、“安全生产”等棋子,让人遐想不已。“我是这样想的,美好乡村建设是理事会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老开这样解释。
对模村下一步的美好乡村建设,老开非常看重文化,他的主张是:村子的文化特色很重要,要通过文化薰陶民风,在全村形成和谐文明的气息。老开眼下正在琢磨的一件事,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尽快建起村子的文化长廊。作为理事会成员,老开把这份职责看得很重,很是一回事。老开说:“作为理事会成员,我不能挑不能驮,也就会写写画画。”而村民对记者说:“他能写会画,人很聪明,是理事会的主心骨。”
新闻推荐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安徽省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为安徽省首家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2009年),至今,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