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是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今年将在城市建成区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市区的四个监控点今年内应具备SO2、NO2、O3、CO和PM2.5的监测能力,并向社会发布监测信息。其中,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PM2.5的监测。在去年底,芜湖市已迎来了首套PM2.5自动监测设备,现仍在安装调试中。可以预见,这套设备的加入,对芜湖市大气污染防治必然意义深远。
(1月16日本报1版)
日前全国一些城市遭遇连续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相关疾病增多,医院看病人群“扎堆”,还给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十面“霾”伏,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从这点来说,芜湖市迎来首套PM2.5自动监测设备,不仅必要,而且及时。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通过加强对细颗粒物(PM2.5)等新增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将有助于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途径和阶段性达标实施方案。也标志着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始从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阶段向环境质量管理阶段转变。
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新标准的这些变化都体现了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由于新标准各项指标要求严格,芜湖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后,城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将有所降低,但对空气质量的评价却会更全面,也更贴近公众实际感受,无论对政府决策还是百姓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标准体现新思路,更加强调保护公众健康。空气状况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清洁的空气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基本的空气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空气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新标准强调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
尽管新标准实施后也许环保不达标,依然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充分体现了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对群众空气权益的维护。新标准修订的调整和创新,必将对今后一系列空气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也将对调整环保工作的方向和创新环保工作思路产生深远影响。
新标准引领新方向,更加强调改善空气质量。国际环保经验表明,环保工作通常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一是以污染物排放控制为核心,二是以环境质量控制为核心,三是以风险防控为核心。3个阶段依次出现、逐步提升。中国压缩型、复合型的污染特征,决定了这3个阶段相互交叉重合。以新标准实施为标志,环保工作将开始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阶段向环境质量管理阶段转变。空气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永恒主题,也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节能减排是空气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根本措施。这一转变意味着环保工作的针对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
把PM2.5纳入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指标,不仅是空气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的一大转折。新标准实施后,不仅要求政府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控,也需要社会各界从生活习惯、消费模式等方面贡献力量;不仅要求加强工业领域污染减排,也需要加强农业、机动车、交通等领域污染减排;不仅需要强化控制局部污染和个别污染物,也需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
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让我们对芜湖的清洁空气产生了新的憧憬,从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到向空气质量管理阶段转变,迈出了空气质量管理的可喜一大步。面对市民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的渴求,空气质量新标准数据越多,越能够体现对城市生态和生命健康的科学解读,也是市民的环保福祉。
面对全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天气,央视《新闻联播》破天荒在头条位置进行报道,从更大更高的层面上来说,凡是事关包括污染在内的民生重大问题,都更应该出现在更多媒体的头条,更应该出现在更多会议的头条,更应该出现在更多官员讲话的头条,也更应该出现在每位公民对待环保的意识和行为的头条,毕竟,雾霾天气,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减少雾霾发生,大家都可以出一把力。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
新闻推荐
省市领导在芜湖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成绩倍加珍惜 认识倍加清醒 未来倍加努力
图为会议现场。记者 陈剑 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