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刚刚闭幕的市十五届人大和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无疑成为新年最热的话题,而会场内外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又当推“民生”。如果说,政府工作报告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和市民的“互动”,则紧紧围绕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奏响“幸福民生”的芜湖声音。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回望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奋发图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推进速度最快的时期。芜湖市被列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用心用情惠民生,民生水平得到新提升。投入207亿元,滚动实施48项民生工程。新增就业39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临时救助等制度。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设施明显改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政府性投入71亿元,完成了39项民生工程任务。新增就业岗位9.8万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171万人,45万人享受了养老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92.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达226.6万人。建立了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社会保障卡发放、率先推行全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
数据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而关涉民生的数据却充盈着热心和热度,体现着责任和担当。她演化为特困户领到廉租房钥匙时闪着泪花的笑靥、村民从新农合报销医药费归来轻松的步履、留守儿童沉浸在校园朗朗书声里的花样年华……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着力改善民生,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加快发展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离开了发展,改善民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今后五年,是芜湖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决定时期。政府工作报告向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而“幸福民生”的内涵似应包括就业更为充分,民生保障更为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普遍增加,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殷实宽裕、精神文化生活健康丰富。以上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
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奏响“幸福民生”的芜湖声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将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作为安徽省861项...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