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君兰
近年来,芜湖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加快文化科学发展为主题,打造文化强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芜湖市文化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芜湖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江城愈发灵动、秀美。
“文化+科技”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每天下午2点,方特梦幻王国猴王演出大厅里,大型音乐剧《猴王传》如期上演。真人歌舞、杂技表演和现代舞台特效完美结合的音乐剧,在高科技手段引入下,舞台效果恢弘神奇,给游客带来奇趣而缤纷的视觉体验,因而备受欢迎。透过这成功的项目,我们看到的是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拥有的集“创、研、产、销”于一体完整产业链和一支450人组成的研发生产团队的产业基地,它们为主题公园今后发展、项目更新以及文化产业链衍生,提供强大后盾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2006年,芜湖市引进深圳华强集团,先后建成了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两大主题公园,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旅游”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而今“两园”凭借独特的创意、丰富的娱乐性,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
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已成为芜湖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芜湖市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自主创新、市场化发展的原则,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芜湖神山雕塑公园、大浦乡村世界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基地、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芜湖古城改造项目等一大批在建或已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使芜湖正成为“创新之城、欢乐之都”。
“设施+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窗明几净的社区文化站里看书、到文化馆看画展、参加社区组织的歌舞等文化活动……如今芜湖老百姓的生活深深烙上了文化的印记。
多年来,芜湖市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工程建设,成绩突出,亮点频频。芜湖市及县区已建成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均实现了基本文化服务的免费对外开放。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每周开放时间均在56个小时以上,免费服务项目90余个,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场次较以前平均提高了30%,共建立图书馆流动服务点146个,服务人次提高近1倍,一年共接待各类群众180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芜湖市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模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赞助、文化唱戏、媒体宣传”的方式,组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每年平均参演的演员、选手有2万余人,受益观众达120万人。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陈旻“《政府工作报告》一拿到手,我就认真学习了好几遍。从2007年来到芜湖创业,我亲身经历了芜湖这5年多来的变化,对报告...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